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学生的发展面临的体育与教育关系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1-10-14   来源:   浏览次数:1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体育与教育资源互不相通长期以来,由于重文轻武文化成绩不好就去练体育的错误认知和思想,使得无育之体育的工具理性价值观弱化了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全面

 
 1体育与教育资源互不相通
长期以来,由于“重文轻武”“文化成绩不好就去练体育”的错误认知和思想,使得“无育之体育”的工具理性价值观弱化了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更是导致并非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从事体育,而是文化成绩不好的青少年从事体育训练,这既缩小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视域,更不利于在青少年人群中以体育为载体传播正能量,树立精英形象。
首先是体育锻炼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师生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教学宗旨在于锻炼同学们的良好身体素质,确保中学生能接受并且认可健康的体育锻炼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然而在目前的现状下,多数中学生由于承受了较为沉重的课程学习负担,那么将会造成中学生产生忽视体育训练的心理。体育健康锻炼长期以来受到师生的忽视,导致较差的教学实效性后果。
2应试教育导致中学生远离体育
“应试”通常指以应付各种考试为目的的行为。我们通常讲“应试教育”, 即指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违背人的正常发展规律, 一味追求升学率并以升学率的高低来判断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的学识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和创造性, 造成学生只能是被动学习, 学习只为高考考试科目, 所学知识常常与社会脱节, 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这也导致了学生文化课压力过大,造成睡眠、休息时间不充分,造成身心健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体育课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往往不被重视或被其他活动取代。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为了提升体育的重视程度,2007年后国家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所占权重也逐渐有所增加。这也使得很多人开始讨论体育是否纳入高考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考什么就练什么”应试局面的出现与体育本应促进人的体质健康、人格健全之间产生矛盾,让多少学生上了多年体育课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更谈不上选择一种或几种体育运动长期坚持下去。应试教育的结果使得学生远离体育,对于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岌岌可危。
3金牌体育让中学生远离体育。
金牌体育的导向让体育系统的内部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独立模式”,运动员高淘汰率和文化素质不高的现实使很多家长不愿让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从事竞技体育,使得体育远离学生。很多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就开始运用成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从而进行早期专项化的训练,突出了运动成绩,而忽视了文化的学习,这对于与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体育系统内各级各类的体校对于文化课也难受重视,省级以上的专业队也长期进行运动训练,短板于文化教育,甚至文化课形同虚设,有文凭无文化,有文凭无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上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并不雄厚,拓宽青训渠道是当务之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学生的发展面临的体育与教育关系的问题

下一篇: 中学生的发展面临的体育与教育关系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