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特征
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也称之为心智地图、心灵图、脑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资料(左脑上的和右脑上的),包括语言、数字、逻辑、节奏、色彩、形象和空间意识等,这是一种用来表示人脑思维过程的知识表征工具,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1971年,托尼·巴赞在研究前人如何运用大脑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总结,发明出表达放射性思维的简单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他在BBC提出了“改善学习障碍儿童学习力”的思维工具,这是思维导图这个发散性工具第一次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思维导图的基础是放射性的思考模式,以放射性结构为核心,不断向四周发散。思维导图通过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生动的反映政治知识内容,促进学习者大脑进行放射性的思维思考,将图像、想像与逻辑、语言等联系起来,从而在思维中出现主干突出、支系清晰、内容相互联系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对知识理解、记忆和思考分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提高效率和思维能力最简单直接的工具,因此被迅速的传播和运用,在许多国家思维导图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直至今天,思维导图的用途更为广泛。
2.思维导图的特征
现如今,还有一种与思维导图一样被人们广泛的运用的学习工具,那就是概念图。人们常常把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混淆,事实上它们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思维导图与概念图作为两种可视化工具,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本文将对两者的概念进行区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何为思维导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接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的运用侧重于按照相关的规律、程序来引出人们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则可以将书中那些枯燥难懂的内容转变成为容易记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甚至是有色彩的图形图像,它与我们大脑机能的运作方式相类似,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成为打开人们思维的万能钥匙,侧重于形成思维规律,开发人类大脑智力的无限潜能。具体有一下四个特征:
中心图形为焦点。思维导图是思维视觉化的一种呈现方式,当人集中注意力看一样东西的时候,通常最先会关注中心的的图像,思维导图则是遵循这个规律将最中心的主题放在中央位置。思维导图主要通过使用颜色、符号、词汇、线条和图像等方式来连接、创建、记录、思考和创作学科知识点。
由中心向外扩散。思维导图会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网络,中心突出,由中心关键词通过一层一层分支主题向外扩散,形成初步框架,每一级都相互连接、环环相扣,最终构成一个主干突出、支干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图。
抓住主题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时,突出的都是各级主题的关键词,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层级的划分。中心关键词或是各级分支主题关键词,不一定要用文字表述,也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关键在于绘制者想表达的意义和接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