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与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国际信息交流数量迅速增长,各主体对信息质量,信息处理能力、传递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其质量无论是对企业主体的商业决策还是行政主体的政策绩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计量差异引起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统一会计准则的呼声愈加强烈。
(一)改善政府服务水平趋势日显
现阶段,IFRS与各国GAAP的准则趋同已为各大跨国商业主体的国际营运与交易带来了极大的红利,促进了国际贸易与合作。然而,我国的行政主体的会计计量准则仍未完全与国际接轨,不利于我国政府服务社会、促进商业主体经济发展的职能顺利实现,也不利于我国政府政策绩效及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但政府会计准则改革自2018年起已在路上。央行作为政府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行政业务双重属性,亟需关注国内外会计准则趋同改革新形势,加快会计准则改革步伐。
(二)中国政府会计准则改革
2018年,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政府会计改革已在路上。截至2020年上半年,各级政府已经由原来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逐步变革为“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又互相衔接的会计制度体系。这预示着我国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也从侧面对央行的治理能力和与各级政府的配合度提出新要求。
(三)国际同业会计准则趋同大环境
自2001年IFRS发布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主动向IFRS趋同,以保证金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如欧元体系会计准则向IFRS趋同以及US GAAP向IFRS趋同。世界各主要国家和较大经济体均采用与IFRS趋同的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中央银行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其会计核算基础均为权责发生制。而我国会计原则依据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以及部门规章组成,其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政府预算会计导向明显。在人民币国际化,外资规模扩大,国际金融参与度提升的国家宏观经济背景下,其由收付实现制为会计计量基础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不足以让中国充分融入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