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央行会计准则趋同改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更新日期:2021-10-15   来源:   浏览次数:2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内部控制的有效依托于会计信息组织内的高效沟通传导和会计信息对外部的高透明度,且组织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外部的比较监督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较高要求。

 
 内部控制的有效依托于会计信息组织内的高效沟通传导和会计信息对外部的高透明度,且组织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外部的比较监督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较高要求。而央行会计准则的趋同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提高作用,与内部控制水平联系紧密。
(一)会计准则趋同与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
会计信息是央行内部控制手段得以有效实施的依据。保证会计信息在组织内部高效沟通传导以及高透明度披露有利于获取内部职工建议和外部可靠性反馈。根据内部人理论,对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人,如组织领导者,会利用会计准则漏洞,阻塞会计信息传递渠道,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粉饰其政策实施绩效,为解释其短视行寻找依据。
这就降低了组织政策执行效率,误导内部控制判断,不利于组织内部普通职工获得真实性信息,缩窄基层建议反馈渠道,降低组织行政效率。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不透明、披露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导致外部相关机构对其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信心,降低中央银行政策行为在社会的反馈强度。
而会计准则的趋同可有效压缩漏洞,提高会计信息传递效率,增强组织信息透明度,提振外部对其会计信息可靠性信心。对央行体系内部行政效率、外部政策推行落实、国际银行同业声誉强化大有裨益。
(二)会计准则趋同与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工具,是组织进行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方法,为监督评价组织运行效率,揭示组织风险点,进而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而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保证组织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条件。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准则的趋同对高质量内审报告的生成以及内审报告横向与政府其他部门进行绩效比较和纵向与国际间中央银行机构取长补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内部控制的高效性需找准内控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点,并不片面强调高水平的内控强度,而更重视精准衡量内控成本,找准成本收益平衡点,做到收益与成本差异最大化,这就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趋同度的会计准则。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央行会计准则趋同改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下一篇: 央行会计准则趋同改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