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合作社发展的核心难题。我国农村人才呈现结构性短缺的现状,不仅乡贤集体流失,而且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才上升空间有限,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具体来说,合作社人才缺乏有两个原因:一是强势“领办”方式下人才产生途径的内部性导致合作社领导人相对于组织发展的不适应,导致出现人才“瓶颈”;二是合作社缺乏吸引外部人才进入的渠道与机制。这导致我国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合作社领导人呈现出男性为主,低学历,年轻人比例少,以及缺乏复合型人才的群体特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韩玉洁等认为需要立足本土,倾斜政策,培训交流,完善机制,来壮大提升和稳定带头人队伍。有的学者认为还应研究制定培养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宣传引导。同时,积极延伸链条、产业驱动,探索转变合作社与下游企业的联结模式也是一种扩充人才的方式。
现有对合作社领导人的培养研究多集中于领导人能力和人才来源等方面。近几年来,领导人能力的研究一直是有关合作社领导人的研究重点,学者们围绕创业者能力展开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胡同泽等通过引入冰山模型,从外显技能与内在素质两方面分析了合作社带头人的素质,认为外显技能主要包括行业知识与技能、带头能力;内在素质主要包括社会角色、自我认识、个性品质、动机和态度。基于合作社领导人与投资者所有企业的企业家类似的认识,彭莹莹将合作社领导人的素质划分为创业能力、管理能力、关系能力、合作能力与技术能力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合作社企业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周婉秋认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胜任素质特征还要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还应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霍丽丽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文献归纳等方法归纳出包括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在内的12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胜任力素质,并提出了有关带头人培训的建议。有学者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 14 条合作社带头人胜任力要素。对于人才来源,从广义上看,包括供销社领导、龙头企业主、农村能人大户、农机部门负责人以及业务部门负责人等。从狭义上看,包括生产大户、加工大户、运销大户和村干部。近年来,合作社领导人的来源更广,主要认为来自种养大户、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经纪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及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