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构建策略
 
更新日期:2021-10-20   来源:   浏览次数:1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促进高职院校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性工程,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1加强共建共享意

 
 促进高职院校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性工程,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1加强共建共享意识
首先,我们得承认各高职院校在“非遗文化”方面确实存在竞争,这种竞争的存在不以主观为转移。不论老师还是院校,在“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劳动,而这些资源或者一些研究成果肯定是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共建共享的参与意愿不强。但是竞争与共建共享不是对立的,是可共存的,当下的现状究其原因是由于共享机制不健全,建设方、服务方和共享方利益不均衡所造成的。在“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各高校应充分了解共建共享的本质,加强共建共享意识,树立“突出特色、体现差异、互利互惠”的理念,分工合作,查漏补缺,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原动力,这既是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协同发展的需要。
2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管理体制
事实上,“非遗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当区域内各高校引入非遗项目时,需要一个权威的上层组织来协调各主体之间的诉求和利益,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从全局角度调动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节互相间的分歧。这种顶层设计有例可循。以温州为例,市政府与温州大学联合创办了温州民俗博物馆,该馆通过展示民俗文物及事象反映温州区域的传统民俗文化。由政府统筹建立管理体系,合理安排区域内高校非遗项目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避免出现前期重复建设,高校全员参与,课程共有产权,共同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从根基上延伸共建共享的生命力。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升级给“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3共建共享路线多元化
共建方面,非遗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构建完整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传承人和专家相结合的模式,便于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共享方面,非遗文化的教学资源应建立自下而上的四层共享机制:跨专业-跨学院-跨校-跨界(校、企、政府),打破不同专业、学科、学院和学校的多重壁垒,要为各高校 “非遗文化”教学课程学分互认,课程互选提供制度支持,“非遗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互用,使各高校共建共享多元化并实现企业与学校人才之间的对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构建策略

下一篇: 区域性“非遗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构建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