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武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渐进式提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体制机制亟需建立健全
尽管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顶层设计方面仍有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在供给、治理、执行、保障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尚未有序衔接形成合理“闭环”。在供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政府包办一切,文旅独挑大梁”的局面;在治理过程中,手段方法过于陈旧单一,未能达至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状态;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服务平台,资源难以有效整合,造成“重复供给”与“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在保障过程中,经费和物资没有做到“粮草先行”,遭遇供不应求的窘境;在反馈过程中,没有形成需求反馈机制,出现根据政府授意而非民众意向的服务单向供给现象。
(二)基础设施有待增设完善
虽然武汉市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从人均文化事业费、市公共文化馆面积、市公共艺术馆面积等主要指标上来看,在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位列第9。场馆面积大多较小,设施较为老旧,已经无法满足武汉人民对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更高需求。但同时,部分基层文化场所经常会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如何活化利用也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三)专业人才亟需培养保障
俗话说“搭台唱戏”,只有文化阵地没有文化人才,“戏”显然是唱不成的。一方面,文化队伍建设日益迫切,文化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日益减少,文化新生力量尚未培养起来,部分地区的文化工作人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乡镇文化专职人员年龄结构整体偏高,专业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文化事业编制日益萎缩,出现岗位缺人,但岗位无编两相矛盾的情况。以武汉市文艺院团为例,院团大部分从业人员由于没有事业编制,没有财政拨款,只能靠演出费作为收入来源,工资待遇较低,导致部分文化从业人员流失。
(四)供给侧结构有待转型调整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公共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和信息交流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且个体差异性明显,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有效识别公众差异性需求,将发展思维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此外,城乡二元供给问题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绊脚石,文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未得到有效衔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量”“质”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