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书香社会,普及全民阅读的建设中取得很大成绩,但受物力、人力、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其覆盖面还是有限的,很多城乡居民(特别是特殊群体)不能获得有效便捷的图书馆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各类型图书馆在做好专职读者服务的同时,利用基础设施、馆藏资源等优势,与社区合作,为区域基层社区内的特殊群体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渐加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渐成熟,社会服务性事务逐步回归于社会,回归于社区,社会成员的社区意识与社区参与精神也慢慢培养起来。但是,受社区资产的限制,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城市社区与乡镇社区,中心社区与偏远社区的差别很大。
虽然响应国家号召,社区、村庄都建设有大小不一的社区、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基层图书馆(图书室),但受阅读资源、阅读条件、阅读服务等因素影响,社区、农家书屋等基层图书馆的社会阅读推广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对山东辖区部分基层乡镇、社区图书馆(图书室)等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导致图书馆阅读推广缓慢甚至难以开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财政拨款仅能支撑图书馆少量的基础设施、基本藏书建设。二、阅读推广服务意识落后,仍停留在传统被动的图书借还阶段。三是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图书馆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四是社区图书馆知晓度与辖区居民参与度较低。五是个别阅读推广活动沦为面子工程。
(二)社区及社区特殊群体阅读现状
我国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总则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18-01-01].http://www.ruiwen.com/gongwen/banfa/147753.html.]据此,本文特殊人群定义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
笔者对社区阅读需求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特殊群体阅读呈现如下特点:一,受阅读习惯、阅读年龄及学历影响,特殊群体对阅读媒介有不同的偏好。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的特殊群体读者的阅读方式不同。三是受服务方式和交通影响,图书馆位列这部分读者获取阅读资源排序的最末位。四是受阅读动机影响,这部分读者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量差别巨大。
(三)社区特殊群体读者阅读服务需求分析
图书馆要做好阅读推广活动,就应细分各类型读者群体,开展差异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从调研结果看,社区特殊群体的阅读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受年龄、身体条件影响,社区特殊群体读者需要图书馆提供阅读服务的地点最好是在社区附近或家中;二是阅读推广形式要多样化;三是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能走进社区加大宣传阅读推广活动,并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差别化服务;四是图书馆服务社区特殊群体阅读推广要有长效机制。
(四)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参与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文化繁荣、增强综合国力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文化服务能力,让人民享受文化权力,大力树立读书风气,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各类图书馆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更要顺应潮流、应时而变,分析阅读推广的未来表现形式,根据读者的喜爱和需求,进行阅读推广创新,使阅读推广活动受到读者的真心欢迎,发挥实效,以扩大读者到馆率、赢得读者拥护。利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服务社区特殊群体,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高校、科研所图书馆分布“点多面散”的空间布局优势和数量优势,提高其馆藏资源利用率,又可以促其完成《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的“为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
多年来,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在阅读空间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受馆舍、资源、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在服务与广大社区特别是社区特殊群体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全方位满足公众的需求。相比之下,高校、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以及购书经费等方面相对稳定。以济南市为例,市区有大小12个公共图书馆,主要集中在市内文化中心;而驻济高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就有43个,这些高校、科研院所大都分布在市区周边,不仅拥有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还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服务人才等。2015年12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确将“为社会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公益性阅读活动总体供给不足的现实中,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就成为服务于社区的后备军,依靠自身资源与服务优势,保障人人享有阅读权,盘活现有图书资源,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系统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为推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