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都是关于“人”的故事,即使主人公不是人,我们也要将它拟人化,变成人类能理解的故事。一只猫、一条小溪不可能发生故事,除非它被赋予人类的思想与感受,才会有内心的冲突、行动的欲望,才能发起行动,行动继而产生事件,事件最终形成故事。如果只有一个人物无法产生有趣的故事,因为人物要行动离不开外在和内在的推动力,而人物就是故事动力的来源,因此故事总会涉及多个人物的参与。这些在故事中作为行动主体的人物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而他们所产生的具有意义的角色行为则被称为功能项。普洛普认为:在故事中存在着不变和可变的两种叙事因素,“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以及他们的物品),不变的是他们的行动或功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同的人物。”他通过分析俄国民间故事,从人物功能项的逻辑归纳中提出以下七种角色:对头(加害者)、赠与者(提供者)、相助者、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派遣者、主人公、假冒主人公,除了这七种恒定角色外,还包括一些专门起衔接作用的人物,如告状者、告密者、诽谤者、叛变者等。结合历险童话自身的叙述特点,在注重普遍规律和差异特征的前提下,本文将历险童话的角色归纳为以下几种:主人公(出行者)、加害者(对头及其同伙)、相助者(赠与者)、派遣者、其他衔接角色,这五种角色的行动圈相互发生关系,共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1、主人公(出行者)
任何一部叙事作品,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即主人公,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主人公的行动展开。童话中的人物除了人类,还可以是山川河流、虫鱼鸟兽等等,一切具体的、抽象的、现实的、虚构的事物都可以进入童话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无论这些形象是否为人类,他们的生活也都是以人类为参照物加以人格化而具有人的社会性格,比如会说话、会思考,有心理活动等。[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皮诺乔、《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扬·比比扬历险记》中的比比扬、《洋葱头历险记》中的洋葱头、《小布头奇遇记》中的布娃娃小布头、《骆驼寻宝记》中的骆驼等都是历险童话中的主人公角色。根据角色的行为特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性格顽劣、不听教导,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皮诺乔、《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扬·比比扬历险记》中的比比扬等,另一类聪明机智、善良勇敢,如《洋葱头历险记》中的洋葱头、《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青鸟》中的棣棣和咪棣兄妹、《骆驼寻宝记》中的骆驼等。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类型的主人公在行动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在整个历险情节中所赋予的功能是相同的。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游历,遭遇困难又克服困难,知识得以增长,缺点得以改正,思想逐渐成熟,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了个体的精神成长之旅。
2、加害者(对头及其同伙)
主人公在历险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困难,既有自然条件造成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且后者居多,而制造这些考验和困难的角色就是加害者,他与主人公的行动圈成为故事的内推力,构成了主要的故事情节。与其他叙事作品不同,童话中的加害者(对头)与主人公的冲突激烈程度相对要弱一些,往往是在游历过程中制造种种障碍,加大主人公的行动难度,可以称之为“麻烦的制造者”。故事中的加害者有时是单一的,自始至终都不变,如《骑鹅旅行记》中的一直暗中尾随雁群,不断制造麻烦和危险的狐狸斯密尔;多数加害者还有同伙,如《比比扬历险记》中的小魔鬼、老魔鬼,《小布头奇遇记》中的鼠老大、鼠老二、鼠老三兄弟;更多的时候在不同的故事发展阶段会出现不一样的加害者,如《木偶奇遇记》引诱皮诺乔上当的猫和狐狸,哄骗皮诺乔去看鲨鱼却又打架的同学,诱惑皮诺乔去“玩儿国”的小伙伴;《绿野仙踪》里的西方恶女巫、奥兹等等。加害者的能力有强有弱,但大都具有狡猾、欺诈、凶恶等共性特征,当主人公凭借个人力量无法战胜的时候,就需要协助者共同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