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广西外语能力建设存在问题
 
更新日期:2021-11-02   来源:   浏览次数:1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国家外语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外语资源种类和外语资源质量两大要素。外语资源种类一方面可根据其获得途径分为人造外语资源和自然外语资源,人造外语

 
 国家外语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外语资源种类和外语资源质量两大要素。外语资源种类一方面可根据其获得途径分为人造外语资源和自然外语资源,人造外语资源指的是通过系统教育而产生的外语资源,自然外语资源指的是无需政府投入额外资金进行培训而存在的外语资源;另一方面可根据个人对外语掌握数量情况,分为单语人才资源和复语人才资源,前者指掌握一种外语的人才,后者指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的人才。而外语资源质量主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衡量,深度指的是对某种外语的掌握程度,一般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广度从某种含义上可指拥有的外语人才能够服务多少语域范围,比如商贸、法律、军事、外交等。5基于上述国家外语能力相关概念,考量近年广西外语能力建设情况,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一)战略意识缺位,政府层面的规划不足
长期以来,广西的外语发展战略意识是缺失的,表现在一直以来并无政府层面的外语教育规划。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过度放权于学校,从小学到中学的外语教育都选择适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即使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大多数外语学习者又选择从小接触的英语,形成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多语种的发展。此外,在市场机制的导向下,一些外语办学条件并不优越的院校急功近利开设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不精,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造成了广西的外语教育以及与外语教育相关的产业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况。可以说,在升学压力、应试教育以及社会需求导向下,长期以来,广西的外语教育更注重的是个体发展的实用性,很少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利益,在参与国家的一系列战略实施过程中,广西的外语资源显得捉襟见肘,这凸显了我们统一规划布局外语教育的迫切性。
(二)小语种教育缺乏系统层次和水平衔接
据调研,广西在公办高等教育层面先后开设有包括英语、法语、日语以及东盟各国语共12种语言。近几年,除了具有悠久东南亚小语种学习传统的个别研究型院校和地处广西首府且进行了办学模式创新的为数不多的院校,大多数院校的非通用小语种专业招生并不景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语种教育在广西缺乏系统层次和水平衔接造成的。广西自上而下实施的是英语教育,小语种学习只存在于高等教育层面,且集中于专科、本科层次。由于没有像英语那样系统而有层次的初级、中级学习做基础,只存在于大学阶段的小语种学习无法与之前的外语教育衔接。从零基础开始为期3至4年的小语种学习既要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其它公共必修课、选修课,时间短、任务重,而语言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外化和内化的过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练习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简单的听、说、读、写、译根本满足不了语言实际应用需求。学生学而不精无以为用,自然放弃对非通用小语种的学习选择,以致一些高校曾经火热开设的小语种专业目前处于多年不招生的闲置状态或是已撤销,完全有悖于扩大小语种数量的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战略。
(三)外语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失衡
长期以来,广西外语教育思维模式停留在外语的知识培养和技能训练上,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等原因使得广西外语人造资源,即通过系统教育而产生的外语资源,从深度(对外语的掌握程度)和广度(能够服务语域范围)两方面衡量,一直以来都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每逢重大、重要国际谈判场合时,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的高端外语人才屡屡“一将难求”,甚至出现因跨文化交际能力或专业能力不足引起沟通障碍导致经济的损失。一方面我们亟需外语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并不能胜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种“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并存的尴尬局面突出了广西外语人才结构性矛盾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广西外语能力建设存在问题

下一篇: 广西外语能力建设存在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