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美/丑”不平衡现象的形成原因
 
更新日期:2021-11-04   来源:   浏览次数:9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心理感知因素语言具有追求经济原则的特性,故而为了交际便利,在语义场的划分之中就常常倾向于用一些二元的语义场来划分客观世界之中一些多元甚

 
 (一)心理感知因素
语言具有追求经济原则的特性,故而为了交际便利,在语义场的划分之中就常常倾向于用一些二元的语义场来划分客观世界之中一些多元甚至无限的事物,划分出只包含两个义位的两极义场,“美/丑”这一对反义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但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与状况的追求总是倾向于向积极、完善的方向发展。语言作为人类思维、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在使用其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的时候必然会带上自己的主观感受因素。因此,“人们在使用某种语言格式的时候或许就总是与心理上对该格式所涉及的事情的好恶感觉有关。”
根据邹韶华对多种资料的统计,发现积极意义的词和消极意义的词的使用频率大致是7:3,中性词的语义大多偏向积极意义,偏向消极意义的极少。而在“美/丑”这样一个情感的积极与消极性分化十分鲜明的极性义场之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美”自然就比具有消极意义的“丑”有更高的使用频率。不仅是“美/丑”,凡是和“美/丑”具有相似特性的反义词都有类似的不平衡现象。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使用度统计之中,“快”与“慢”的使用比例是659:312;“喜欢”与“讨厌”的使用比例是182:20;“对”与“错”的使用比例是320:128。由此可见,人总是倾向于多提积极、令人愉悦的事物,而对于消极的、令人不快的事物尽量避免,这一点也是许多反义词的不对称现象的形成原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性”自然对语言运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美”的交际功能明显要强于“丑”的交际功能,故而“美/丑”的不平衡现象自然也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人们运用语言时,总是倾向于运用那些带有积极含义的字和词汇,而在交际之中,这个特点则更加突出。因为在交际的过程中需要维护人际关系,故而对于带有消极意义的字和词汇往往要运用一些委婉的语言来进行替换,或者用较为不精确的词语将其模糊化,故而,“丑”类字词的使用频率就大大降低了。以英语之中的“丑”“ugly”为例,其在使用过程之中就常常使用“plain”“朴素的、平常的”一词来代替和淡化“ugly”的消极意义。而“美”则恰好与之相反,因其带有积极、赞美的意义而成为交际之中喜闻乐见的词汇,没有避讳或者婉转的必要性,因而“美”类的字词通常就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美/丑”不平衡现象的形成原因

下一篇: “美/丑”不平衡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