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演进分析
 
更新日期:2021-11-08   来源:   浏览次数:14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根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及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目前学界中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大学生社会主

 
 根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及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目前学界中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主要成就
第一,研究站位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及党的十九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特别关注,学界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逐渐突出对认同机制的讨论与探索,所涉及的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协同机制的探索向纵深推进,由单一的情感认同研究向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多维视角横向延伸。第二,研究范畴紧跟时代。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不断开创新局面,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信息化发展惠及万众。学界对于网络发展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逐渐向纵深推进。第三,研究视角紧密结合实践。研究视角从过去的注重理论研究到近年来把握实证的研究性成果成为主流,结论的客观性日趋显著。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研究进路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研究应重视学科边界。从横向来看,近年来学界对于本选题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脑科学角度、伦理学角度均有涉猎,但极少从其他人文社科方向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属性。不可否认跨学科多视角的调研及分析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理论成果,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学上“认同”的发生机制及脑科学上“认同”的习得机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为其本质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这种横向研究的结果往往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与一般价值观的认同研究区别开来。对此,接下来的研究应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属性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着重突出“社会主义”的政治维度及“核心”的人文内涵。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研究,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出现混用及替代使用的现象。心理学认为,价值认同在结构中要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其中,认知认同是指个体通过学习等方式,对价值客体不断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认知认同是形成价值认同的第一步。情感认同是指个体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充分了解后,进一步将其与自我概念(如自我价值体系、自我道德观念等)进行比较,并作出主观评价和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基于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这两个前提条件,行为认同指个体自愿将某种价值客体作为行为准则,并以此指导实践的行为意向,本质上也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并未付诸实践。已有研究普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一个单一的、笼统的、不言而喻的概念使用,在核心概念的定义上,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对“认同”须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学理界定。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研究出现内容重叠的现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演进分析

下一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的演进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