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道德教育内容
 
更新日期:2021-11-09   来源:   浏览次数:18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传统的家训家风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对子孙道德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包括促进青年成长成贤的修身之本、倡导慎独、从容的处世之道;强

 
 传统的家训家风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对子孙道德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包括促进青年成长成贤的修身之本、倡导慎独、从容的处世之道;强调和谐、稳定的齐家之要以及主张廉洁、爱国、爱民的为政之道等方面。
(一)于个人层面,体现在“修身之本”
在传统家训家风中修身教育主要强调子女应从实现立志、勤勉、修德的个人理想最终升及平天下的社会理想。立志是修身之基,嵇康在《家诫》中指出:“人无志,非人也”意思是立志是修身的基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即个人志向对人生的发展方向有影响作用。同时,立志修身,在实践中必须要勤勉读书,读有品之书,不求速度,重在领悟,从而丰富个体的情感体验,改进其思维状态,构建新的话语体系。除此之外还要进德,“德”作为家训家风文化之根本,贯穿家庭教育的始终,与修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立德是核心,端正的道德观念,是立志的先导,影响志向的发展方向。事实上,古人读书既是修业也是进德,通过读书丰富知识文化水平,也提高了道德教育水平,在传统家庭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于家庭层面,体现在“齐家之要”
何谓齐家?“齐”有治理和整理之意。在古代,齐家意在使家族成员齐心协力,和谐相处。基于对家训家风文化内容的研究,齐家需要处理三对基本关系,即“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这段话说明,在古代的家庭关系中主要有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兄弟关系三种。其中,传统家训家风文化中,夫妻关系强调“夫义妻顺”,即为夫者恩义待妻子,为妻者对夫顺从;父子关系倡导“父慈子孝”,意指家长对待子女,一方面要言辞要庄重,规矩要严正,另一方面也要慈爱;兄弟关系主张“兄有弟恭”,指出兄弟之间血脉相通,要恭敬友爱。正确处理这三种关系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族繁荣兴旺,从而达到齐家的效果。
(三)于国家层面,体现在“为政之道”
“为政”即在朝野谋取官职,为政之道,即做官的道理。首先,在家训家风文化中强调为官不仅要勤政廉洁,还要有胜任官职的能力。“明者处事,莫尚于忠,悠哉游哉,与道相从”为官者是明智的人,要做到处事游刃有余。勤政廉洁是为官的底线,胜任官职的能力是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其次,为官要为君主排忧解难。《朱子家训》提出:“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意指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这样的君臣关系为当代个人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行动指导,同时也强调了忠君爱国的为官之本。最后,为官要为百姓谋取福利。为官对于治下百姓,总是要倾注关爱和救助,时刻将百姓的利益和安危放在首位。由此入朝为官要有清正廉洁的底线,胜任工作的能力,做到为君主排忧解难,坚守忠君爱国的为官之本,为百姓谋取福利,将百姓之需置于首位。
(四)于社会层面,体现在“处世之道”
“处世”意味着入世,处世之道,即立足社会生活的能力。家训家风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入世伦理规范,涉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个体立足社会生活,处理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提供了思想和行为上的指导。思想上,处世之道意在强调慎独自律,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要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到从他律到自律,从容不迫的面对社会生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个体良好的起居作息,体现出生活有规律,做事有规矩的态度。行动上,倡导实事求是,以诚为本的处事原则,主张在接人待客时,对待长辈要谦卑有礼,合乎礼节;对待客人应耐心诚敬,礼贤下士;对待朋友需严己宽人,待人和善。在物质生活上,强调勤俭节约,不吝不啬,一顿饭一顿粥,半丝半缕都应当想着它们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个体的量入为出,适度而行的勤俭品质;在择友时,主张“交友之美,在于得贤,不可不详”交友要选择才能、品德好且志趣远大的人。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的处世之道,不仅加强了个体的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且使个体将入世伦理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道德教育内容

下一篇: “立身处事,持家治业”的道德教育内容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