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后现代主义理论
 
更新日期:2021-11-12   来源:   浏览次数:19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后现代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文艺思潮。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泛引入到文化理论领域,在性质上主要是批判现代性或反现代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

 
 “后现代”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的文艺思潮。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泛引入到文化理论领域,在性质上主要是批判现代性或反现代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当代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站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高度,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进行了他自认为是“最完全”的描述和分析,试图给世界一个重新的解释,构建一种新的文化,其理论具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思辨色彩,也很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色彩。他提出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资本主义阶段,对应的文化是现实主义;其次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应的文化是现代主义;最后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也就是文化的后现代主义。
用詹姆逊所阐释的后现代主义思维来解读如今的文化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平面化,也就是深度的消失,即只注意表面,不涉及任何意义。二是断裂感,也就是历史意识的消失,即只注重纯粹的现在,不在意过去和未来,将自身与传统和连续性告别,与历史隔绝断裂。三是碎片化,也就是主体的消失,它表明了人的主体中心地位的消失,一切事物都是碎片。四是类象性,也就是距离感的消失,即在机械复制中,艺术失去其本身的批判性和独立自主性,高雅与通俗距离感消失,审美距离感消失。
伊格尔顿也曾在《后现代主义幻象》的中译本序言中解释后现代主义,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常指一种当代文化形式或文化风格,是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无深度、游戏的、自我戏仿的、拼贴的和反讽的风格远比现代主义更加愿意接受流行的、商业的、民主的和大众消费市场。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浏览习惯越来越碎片化,更愿意利用琐碎时间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生活对我下手了》正是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碎片时间的短视频影视作品。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在中国迅猛发展,詹姆逊和伊格尔顿总结的有关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些特征对研究我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生活对我下手了》正是一部集喜剧、短视频、网络剧、竖屏剧等多种元素于一身的新视频类型,多个片段的拼贴,速食消费的特性、针砭时弊的段子、轻松搞笑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后现代主义理论

下一篇: 后现代主义理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