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概念最初应用在教育上,他认为“文化资本”是文化生产中积累的劳动, 这种劳动在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所占有时, 就使得他们能够以具体化的或活动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说明了文化资本的排他性占有和团体之间的代际传递。布尔迪厄将文化资本分为三种存在形态:身体化的形态、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本文将知青下乡前所拥有的文化资本视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第一种形态:身体化的形态。布尔迪厄认为:“这是一种具体的状态,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体育、修养的形式,它预先假定了一种具体化、实体化的过程。”知青们亲力亲为,通过劳动时间的积累,将习得的知识嵌入性情、能力之中,并能以持久的状态和性情参与生产实践。知青作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成为可能。
1.习得:性情与技能的养成
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是一种嵌入状态的文化资本,即以精神或肉体持久的“性情”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以及教育投资而积累,并嵌入到个体身体中的习性、技能、修养。知青是二十世纪六七年代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知青已然将习得的知识和修养内化为自身精神和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刘小萌的《知青口述史》中,曲折接受过丰富多彩、德智体美全面培育的学校教育。他具体描述所受教育的细节,如在北京接受小学、中学12年的学校教育,所受的素质教育相对较多。特别是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小学加入合唱团,初中加入航海队,学习舰队知识,高中在北京市科协的中学生物小组等。当他谈到老师在学校的政治教育时,由于老师说我国农业基础特别薄弱,要全党大办农业,他就想申请去农村承担国家的困难。无论是学校教育、媒体报道,还是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培育着青年的审美和对未来的憧憬,塑造着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同时,知青已经将这些习得的知识与修养内化为自身精神与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了知青理解世界的框架。从他的知青生活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曲折在内蒙古白音宝力格公社插队,和牧民休戚与共。作为知青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积极融入到牧民家生活,学习放牧和管理草原的技巧。如学会了大队教辕马怎么套,打理马怎么吆喝等。他时刻保持着积极投身奉献,艰苦奋斗的品质。当他了解到放牧羊群最辛苦,希望干部们体谅放羊人的辛苦,他便申请到生产第一线。陆续有知青走或者来,但他一直在公社坚持劳动。同时他还积极在北京宣传牧区的生活,推动下一批知青的下乡工作。不排除他在口述史中对上山下乡的评价和感受极鲜明的个人色彩,但他所参与的生产实践与他在学校教育,家庭出身习得的文化修养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2.持久:再学习与性情的保持
知青通过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修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它是否是一种持久的状态和性情,在农村生活实践中是否具体也有所体现,是考察知青是否可以作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的另一个维度。安海燕是内蒙古知青的典型。她的父亲是内蒙古的高级知识分子,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做过大量地下工作,但被扣右派的帽子。童年生活的不幸,使得她从小担负家庭的责任,磨练坚韧的品格。13岁的安海燕靠捡破烂一面上学一面维持生计,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超乎常人的谋生手段。照顾奶奶,给奶奶买药、擦药,积累下一定护理和医药常识。她在学校勤苦好学、意志顽强、胆大有担当的品质在建设内蒙古的事业中有所体现,并在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在口述史中,她谈及乡村医药条件的落后,17岁的她勤苦好学,通过自学《红医疗手册》,参加“赤脚医生”学习班,在内蒙古医院学习针灸等方式再学习医药知识。虽然学习不够系统,但是胆大、有担当,一根银针,一个药箱,知道哪是经络,哪是穴位就开始行医问诊。其中她讲述一段医疗经历,一位瘫痪了十三年的32岁农民,通过长达两年的治疗,达到全身痉挛减轻,大小便有了知觉,可以小步艰难迈开的效果。邢海燕的知青经历使得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有了再资本化的可能,在内蒙古通过习得知识的技能,不断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一己之力,普及疾病常识,促进现代卫生观念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