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千的概念
秋千俗称“悠千”,顾名思义,形象传神。“秋千”两字的古体形均有“革”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游戏于秋千之上即世人所谓的“打秋千”。还有人称之为“驱秋千”,这是因为,在荡秋千的时候,往往需要游戏者进行躬身、屈腿、下蹲、直起、挺身、扩胸等一系列的连贯动作,“驱”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
有学者从字形角度分析,认为“秋千”就 是“秋迁”,指的是在上古之时,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四处迁徙,遇到山涧沟坎的时候,便要借助藤条或者绳索悠荡过去,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腾飞的愉悦,于是便把这种经历作为自己闲暇时刻的游乐活动,于是,游戏秋千也就应运而生了。
2秋千的种类
2.1陆地秋千
古时的秋千是从人们抓住绳索晃荡的动作中衍生而出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演变为绳子加一块木板的简易秋千装置。把绳子拴在树枝上,木板被拴在下方形成人们站立或蹲坐的地方。再后来秋千架出现,秋千可以独立放置。秋千架是由三根粗木组成,两根埋入地下,一根横放在上面代替了拴绳索的树枝,就这样,陆地秋千最终成型。在玩的时候或站或坐在上面,即可以自己发力摆动,也可以由他人推动。从此,秋千开始在各处普及。
2.2水秋千
水秋千是秋千又一个阶段出现的产物,在宋朝出现,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乐项目,更多的属于杂技类项目。水秋千顾名思义是与水有关的,它是在湖面进行的表演,表演者以男性为主。首先在水中已经放好的大船上固定好秋千,然后表演者站在秋千上用力荡起。当秋千荡到和架子一样的高度时放手在空中翻跟头,紧接着跳入水中。这项表演动作惊险刺激,伸手当时人们的喜爱,与现代跳水比赛有一定相似,并且对宋朝杂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3磨秋、风车秋千
新时代的秋千发展了各式各样新的装置和玩法,在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磨秋秋千和风车秋千,磨秋秋千又有两种不同的变化,分别为转磨秋和磨担秋。转磨秋跟磨盘推磨比较像,固定一根木头在地面上,木头顶部安装十字轴,分别系上绳子,绳子末端系上铁环。玩的时候四个人拉住铁环,顺时针蹬地发力旋转跳跃。磨担秋,同样也是在地面固定一根木头,木头顶削尖,上面连接一根中间已经凿凹的木头。木头两端坐上相同的人数,发力上下起伏旋转,就像扁担挑水时的样子,所以把它称为磨担秋。
风车秋千跟纺车形状相似,在苗族、阿昌族和僳僳族等民族中很是流行。地面放两根三米长的木桩,两根木桩距离三米,在他们顶端架一条横木,然后把两个长方形的木框架用十字交叉的方式组合,组成交叉的地方穿过横木后架在木桩上使它转动,在长方形木框短边框架上绑上秋千。四个人坐在秋千上,随着轴旋转,当转到地面的时候蹬地发力,使风车秋千不停转动。由于它转起来就像风车一般,所以取名为风车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