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金楼子》文学本质论
 
更新日期:2021-11-25   来源:   浏览次数:1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目录分类《金楼子著书篇》,将其作品分为甲、乙、丙、丁四类,这在历代子书中十分罕见。春秋时期,孔子编《六经》,六类各有其书。西汉刘向、刘歆父

 
 1.目录分类
《金楼子·著书篇》,将其作品分为甲、乙、丙、丁四类,这在历代子书中十分罕见。春秋时期,孔子编《六经》,六类各有其书。西汉刘向、刘歆父子著《七略》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因其中辑略为总序,称六分法,东汉班固之《汉书·艺文志》亦是如此。梁阮孝绪之《七录》为七部分类法,然正如章学诚所言:“《七略》之流而为四部,如篆隶之流而为行楷,皆势之所不容已者也。”随着各类文献的增多,此种分类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之需,晋武帝时,荀勖受郑默影响将图书分成四大类,《隋书》记载云:
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但录题及言,盛以缥囊,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时代所趋,萧绎亦以甲、乙、丙、丁作分,观每部分所属,与后来《隋书·经籍志》之经、史、子、集类似,究其目录学观念深受封建社会正统观念价值体系之影响,以经为首,其余次之。
纵观《金楼子》之目录,则有兴王篇、箴戒篇、后妃篇、终制篇、戒子篇、聚书篇、二南五霸篇、说蕃篇、立言篇、著书篇、捷对篇、志怪篇、杂记篇、自序篇,前三卷,从“兴王”到“后妃”可谓历代君王成败、后妃事迹之梳理,中不乏神异之事,值得注意的是萧绎将其父梁武帝遭太后忧之事写入《兴王篇》,将其母阮修容的事迹写入《后妃篇》,且具有纪传性质,这在子书中是极为少见的。自《终制篇》至《聚书篇》则合乎礼之规范,写礼制、个人藏书,均为当时人所重。《二南五霸篇》仅存三条,与《说蕃篇》同,可归于史之议论,见萧绎对于皇子藩王身份的重视。《立言篇》上下虽内容较冗杂,但萧绎的文学观主要集中体现于此,为历来学者研究的重点。《著书篇》与《自序篇》可放在一起,自述生平心迹、著书之由。至于《捷对篇》、《志怪篇》、《杂纪篇》上下,可归之于杂,多神奇怪异,论辩巧思敏捷之事,颇有《世说新语》之遗风。
根据其排列次序,可以看出经史立于前,文学归于后,大体合乎古人一贯的顺序排列规范,由此可见萧绎著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防范着文学对道的背离,然于著书创作中,终是保留了文学的一席之地。
2.“文笔之辩”
章太炎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言:“自晋以降,初有文笔之分”,认为文笔之分始于晋宋,此种观点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文心雕龙·总术》篇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有韵”“无韵”成了刘勰区分“文”“笔”的关键,其中的“韵”究竟是指称“韵脚”还是“声韵”,至今众说纷纭,但刘勰之“文笔论”多与文体相关,与萧绎之“文笔”大有不同。
《金楼子·立言》篇云:“然而古人之学者二,今人之学者有四。夫子门徒,转相师受,通圣人之经者谓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柏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近代学者中刘师培最早注意到《金楼子》的价值,他引此言为例证,同《文心雕龙·总术》篇言,得出结论:“是偶语韵词谓之文,凡非偶语韵词盖谓之笔。盖文以韵词为主,无韵而偶,亦得称文。”虽根据时代现实向前推了一步,但仍在“韵”、“偶”中打转,观点比较陈旧保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金楼子》文学本质论

下一篇: 《金楼子》文学本质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