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数字征信体系构建的发展历程
2014年苏州地方征信平台成立,主要目的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其是科创型企业,拥有抵押物少,如何利用大数据为其融资、赋能成为了地方政府所关注的核心问题。2014年国家层面信用与征信系统有两个,一个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收集存有企业和个人的的征信报告,记载企业在金融机构信贷领域记录、在各个银行的贷款数与不良逾期数。第二个是发改委信用信息中心,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记录一体化建设企业行政许可与处罚、资质与认定。
2015年苏州征信平台正式上线,全面反映了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企业经营与信用信息,负责数据分析研发,并推出了征信报告。同时,苏州市政府2015年组织搭建的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运行。
2016年征信报告实现了改版升级,同时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共建试验区,跨越至全省。2016年全国企业数超500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对GDP的贡献达60%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的税收和75%的城镇就业;民间借款占中小企业负债总额的45.7%,是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可得性低,只有30%左右,提升潜力巨大;抵押难,担保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尤其是软件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高,固定资产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相对较高,“趋利避害”的天性使得金融机构更偏好授信给大企业,同时,因缺少相关数据,金融机构难以按现有模式为中小企业授信;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获得其偿债能力的信息;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虽在不断增加,但缺乏相关融资信息发布共享平台。
2017年征信平台推出了增值服务应用系统。企业筛选助力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定位和风险偏好快速获取目标客户;信用评分构建了量化模型,按月为每户企业进行计算,直观反映企业的限约还款能力。
2019年基于征信苏州APP和大数据建模,征信平台推出了征信贷系列产品,通过企业线上申请银行自动审批的模式,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纯信用贷款。同年,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认可该模式,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照此模式,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2019年全国两会,大力推动数字征信系统建设被提上议案,江苏成为各省份中的行业领头羊。努力构建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干、多元商业性征信机构为补充的“1+N”的征信覆盖体系,扩大征信信息覆盖面,支持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发展,并将其数据纳入央行征信之中。
在2020年6月28日召开的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上,一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同意设立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的批复,宣布了这个全国首个征信实验区的正式启动。2020年征信公司研发了保就业的“薪金云贷”、稳外贸的“关助融”等产品,有力地支持小微企业抗疫复产和地方经济“六稳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