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延伸奶产业价值链,优化奶产业结构,形成奶产业共生组合,实现乳制品安全可追溯一种发展模式。因此,宁夏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应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等角度,研究奶产业全产业链共生机制,探讨连续互惠共生发展的实施途径。
1以互惠共生为目的,培育多元化共生单元 奶产业全产业链共生组织的核心要素是奶农、奶企、养殖场、消费者以及行业协会,它们是构成奶产业全产业链互惠共生机制的基本单元。因此,要实现奶产业全产业链连续互惠共生发展,必须要构建奶产业各主体互惠发展的共生机制,培育多元化共生单元,使之与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相契合。第一,构建基层奶农专业知识培训体系,提高奶农知识水平,加强奶农风险防范意识,培育新型职业奶农,打造有文化、会养殖、懂市场的新型奶农队伍使之达到奶产业全产业链互惠共生发展要求。
第二,培育多元化共生单元,构建复合共生单元。以“奶企+奶农+养殖场”、“奶企+行业协会”、“消费者+行业协会”等复合共生单元,打造互惠共生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以消费者为主导,着力提高乳品深加工那能力,提高产品毛利率,加快产品升级速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第三,以互惠共生为目的,打造宁夏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共生品牌。以奶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形成各共生单元互惠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共生发展机制,深化奶产业全产业链的架构,提高奶产业价值链。
2以奶产业聚集区为载体,构建连续互惠共生模式 产业聚集区是奶产业全产业链各主体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增强产业价值链,经过多阶段的循环利用,实现各主体互惠共生发展所构建的新型产业园区。因此,需要依靠企业间的能效互动,构建连续互惠的共生模式,着力打造奶产业聚集区。鉴于宁夏现有的奶产业全产业链架构,连续互惠共生模式应成为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机制。第一,以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为主线,利用乳制品深加工、粪便有机肥、包装生产等副产品发展多种副产业,通过对上游养殖场和种植场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以及下游企业副产业延伸发展的方式,使产业聚集区内企业形成互惠进化的关系,促进主副产业配套发展,实现产品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建立产业互补与适度规模的互惠共生机制。
第二,根据企业之间的共性关系,建立互惠共生产业集聚区。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共性为基础,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共享,区域环保技术和资源整合技术共同开发的地理集聚区。聚集区内各主体共同开发市场,发挥产业价值链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全产业链共同发展,完善全产业链共生机制。
第三,由于聚集区内企业发展的限制,产业聚集区的共生网络需要具有一定的刚性。通过与聚集区外企业的科技合作,可以建立与时俱进的产品更新网络,增加聚集区内各主体间共生关系的弹性,推动构建连续互惠共生模式。
3.以创新为支撑,形成正向激励共生环境 正向激励的共生环境是宁夏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奶产业各主体之间互惠发展的良好基础。第一,加快完善的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促进奶产业发展的税收、科研和信贷等政策,特别对环保产业和科研技术投资项目,给以财政贴息、税收调节和信贷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提高在产业聚集区建设、奶牛养殖疫病统防统治、有机肥生产技术研发及环保包装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的资金投入,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运行,建立完善的科研资金投入机制。
第二,在全面贯彻国家有关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发展奶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奶产业的技术法规与标准、行业市场准入标准,为奶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第三,深化企业营销策略,拓展乳品流通渠道,完善奶源收购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奶源收购制度,推动资源的顺畅流通;加强奶源价格监督,健全奶制品交易规则和奶源价格市场管理机制,形成奶产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第四,积极推广乳制品精深加工技术,加大对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引导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奶产业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加强优质、高产、高效、省力化的种养技术研究,完善奶牛养殖疫病综合防治体系;加快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育种管理和质量检测,确保育种供应的高质高量;出台对奶产业科技人员的扶持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乳业技术队伍。
第五,积极构建奶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体系,完善奶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加强高等人才培养,与当地高校联合培养奶产业养殖、管理以及科研人才;其次,提高基层奶农的专业知识,对基层奶农进行奶牛养殖技术培训以及疫病防范教育;最后,改变人才吸引策略,提高对亟需人才的待遇,吸引本地高校科研人才加入,并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