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浅谈村松梢风广东游记中的殖民主义书写
 
更新日期:2021-11-29   来源:   浏览次数:2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但同时,在梢风游历广东写下《广东漫记》的时候已经是日本的大正时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先进和强大也是唯一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

 
 但同时,在梢风游历广东写下《广东漫记》的时候已经是日本的大正时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先进和强大也是唯一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时日本正在企图通过对外扩张建立“大日本帝国”,与日本相近并且有着同根同源文化,同为黄色人种同时又是封建落后的中国成为日本的侵略对象之一。在这样的局势下,大批来到中国的日本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殖民者的心态,对中国充满歧视和偏见,即一种赛义德在《东方学》中所说的“隐蔽的东方主义”。
中国作为日本的东方形成一套话语体系,在表述中国的过程中一些套话和表达方式被逐步固定下来,例如它古老而原始,荒蛮而落后。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梢风感受到了身为外国人,或者说梢风自己可能都不自知的殖民者的优越心态,对中国充满歧视和偏见。
首先梢风在广东漫记中中国现实的描述中争相夸大中国的肮脏、贫困、愚昧、疾病和怪异,这是将中国他者化和对象化的有力证据之一。在《广东漫游记》描写珠江的笔墨有很多,梢风眼中的珠江水是浑黄的,小河里浑浊的河水似乎是凝滞不动的,浑黄的河水冲刷着黏土的河岸。与艇妹游玩后的黎明,梢风坐上了渡船。江水浑黄,凝滞不动。其他的花艇都还挂着污迹斑斑的防水布继续着长夜的睡梦。天空阴沉沉的。在长年的风雨之中已经甚为破旧的这些紫黑的船,正随着江波在轻轻摇晃。对珠江水的描写村松梢风几乎都是统一的言说方式。
其次是对于广东漫记中占有不少篇幅的关于广东食俗的描写。在中国的古谚中,有“穿在杭州、死在柳州、食在广州”一说,由此可见广东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扬名天下,其美味程度自然毋庸置疑。梢风在《广东漫游记》里关于广东食物与饮食风俗的笔墨有很多。例如前文提到的梢风对广东特有的水果荔枝丝毫不吝赞美之词,对于广东名食之一“艇仔粥”也有详细描写:我们也划近了一艘粥船,买了鱼生粥吃。将鲩鱼的生鱼片、花生、鱿鱼干、葱、芫茜、薄脆等各种作料放人碗中,再盛上滚烫的白粥就成了。虽说是粥,却极为鲜美[3]。但《广东漫游记》中关于赞美或者是对广东食物给予肯定评价的描写不占很多笔墨,更多的是对于广东奇异食风的描写。梢风选择性地选取了广东食物中较为奇特与少见的蛇,猫,鼠进行了详细叙述:用来做菜的蛇一般为黄颔蛇、菜花蛇和蝮蛇三种,它就像日本的河鳗。猫入菜时需注意,猫是年岁越小体内越有毒,到了老猫时毒大抵已脱尽。因此食猫时务选老猫,且以黑猫为味美。猫肉的功效,据中医理论,猫属于阴性,因而对人养阴最具功效,尤其对妇女病有特效。既然食猫,不食老鼠便不公平了。幸好广东人嗜食老鼠甚于食猫。就像晒鱼干一样,将皮骨去掉后,将鼠肉弄薄贴在板上晾晒。晾干后既可烤着吃,也可做汤或放在饭上温热了吃。此外梢风在文中还谈到了广东的妇女很喜欢吃一种长在稻上的禾虫,哪怕是丈夫死的时候,也得先把禾虫吃完后才放声大哭等。可以说这些广东食俗经过梢风“他者”眼光筛选过的。梢风忽略了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广东名菜和广东食俗,以一种猎奇的眼光将广东的奇特食俗加以放大。
最后,对中国人的描述也同样摆脱不了这种倾向,文中对中国广东民众的诋毁性的描写屡见不鲜。梢风在文中写道:船夫们为了争先在相互大声叫喝着,船舷与船舷、船头与船尾相互碰擦,极速慌乱的摇橹声。老太婆发出猴子般尖厉的叫声,一边将船棹顶住前面过来的船,一边操掌着自己差一点倾覆的船。我瞠目结舌地望着这一切,脑子里仿佛刚从梦中醒来似的一片茫然。梢风通过肮脏、猥琐、怪异等词汇,对中国人进行书写上的排斥与驱逐,将中国人彻底地他者化和对象化并将之驱逐出近代文明中“人”的范畴。
在广东漫游记出现了很多中国娼妓,而梢风与中国娼妓之间的交往总是相似的,甚至可以说是固定的:梢风在夜里出没于花艇和茶楼,付钱,记下中国妓女花红柳绿的艺名,欣赏她们中国女人特有的美貌与风情,有珠江上穿着黑布衣,身上什么装饰品也没有,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脸却长得很端正,健康的身体、纯朴的性格的“艇妹”演奏技艺高超,身世凄凉,充满故事神秘感的盲妹、虽已削了发、虽也穿了深色的袈衣,却是满脸青春的生气、仿佛去拜真的活菩萨般的眉清目秀的在尼姑庵里接客的尼姑。梢风在异国的氛围里独自沉醉,在广东漫游记里中国女性被定义为可以花钱购买的性对象,梢风与广东漫记里出现的中国女性的关系生动地表现了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边缘与中心二元对立地格局,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统治的历史事实的集中表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村松梢风广东游记中的殖民主义书写

下一篇: 浅谈村松梢风广东游记中的殖民主义书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