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打破对自由艺术的亵渎
 
更新日期:2021-12-01   来源:   浏览次数:2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识好驹须伯乐,识真艺术必先懂艺术。如何改善我国国民整体审美堪忧的境况以打破对真自由艺术亵渎,以下提出三项主要途径提升审美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及

 
  识好驹须伯乐,识真艺术必先懂艺术。如何改善我国国民整体审美堪忧的境况以打破对真自由艺术亵渎,以下提出三项主要途径——提升审美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及汲取他国艺术发展经验。
(一)审美教育的提升
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正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即审美性给人精神与心灵上的震颤,才使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划分开来。审美性之于艺术极为重要,审美教育之于艺术教育也是最重要的版块之一,它是感知力、理解力与想象力的教育。艺术审美与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艺术水准,从而使人拥有独立思考的判断力与能力。不人云亦云,识好物,方能提高识别真艺术的可能。
再者,其真、其善、其美亦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活动、情感皈依和人的心性品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便提出了通过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通往公民教育,从而实现道德教化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发挥好道德教化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作用”的论断。而艺术的特质则决定了它的审美与教育正是符合达成这一途径的方式,以艺术独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由教到化、由实践训练到修身养性、由接触学习到敬重艺术,降低艺术创作的功利性,提升国民艺术鉴赏力,形成认识价值和信仰价值,逐步恢复艺术大环境应有的高尚纯净。
(二)艺术教育改革的进行
中国人实行“考试”由来已久,奴隶社会选贤、夏商周办校、隋朝实行科举制……“考试”制度在历史长河里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变化,以求优化竞争秩序、平衡资源配置、选拔人才。然而教育仅仅凭借单调的考试来对具备多样性特点的个人进行整体评价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该制度下萌生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学习氛围都有着不到之处,这导致了学生个性被压制,缺乏实践能力、无考试外的兴趣追求、难以自主学习、继续发展能力薄弱,更长远地看去,这或许会致使一大群人一生无目标无热爱,他们一味死板被动地接受学校教育,不知道生命的价值何在,这样的人生无异于机器,是缺乏活力的、不完整的。
著名教育改革理论家哈维洛克说过,“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便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然至今我国的教育从整体上看,仍旧偏向于应试教育。尽管素质教育的大旗高举,其内核还是过于空洞,教育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红利,进行有效的改革迫在眉睫。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充满了趣味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离不开美,大自由艺术之真善美是最为动人的教育。
艺术课程不同于文化课程,它本就是一种释放天性的自由愉悦的课程,内容自然要突破传统模式,忌墨守成规,忌过度限制。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打破对自由艺术的亵渎

下一篇: 打破对自由艺术的亵渎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