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目前,我国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在基于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要素》中的6个维度18个基本点为前提,综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陈佩杰提出的体育素养包含考察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行为、技能和成效等方面以及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综述分析,得出本研究中的6个维度,即:体育品德、运动实践、运动智力、运动心理、健康促进、体育特征,下面对每个维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一)体育品德
马约翰曾说:“教育是一个活跃的过程,带着发展或授给青年人以使用能力和品质这个目标来推动训练,其目的是振奋生活中有生命力的基础”,清华大学史宗恺认为,运动对人的道德和品格是有影响的,一直以来体育运动的要求和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都是相关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取得的胜利的同时,也是其优秀体育品格和体育道德的展现。因此,评价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指标就是学生是否具有体育品质和体育道德。
(二)运动心理
“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提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为了能够证明学生在运动中是否体会到了运动促进个人情感、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中将运动情感、运动交往、运动适应、运动自律与恒心、运动逆商5个因子作为运动心理维度的因子进行验证性分析。
(三)运动智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素养的不同点在于对运动技能掌握后的实践运用,“意见”中提到: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运动技能能否发挥其作用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在于学生是否能再体育运动中具备一定的运动专注度和运动思维能力,因此,研究中将运动专注度、运动技能应用、运动思维能力3个因子归纳为运动智能进行验证。
(四)运动实践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校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中强调:“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中已经将运动能力作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意见”中提出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等专项运动技能,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研究中将运动能力与习惯的维度下设计了运动基本技能、运动专项技能、运动习惯3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