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直面消极:修复被损害的主体
 
更新日期:2021-12-02   来源:   浏览次数:23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无可言说的困境:失语状态可视化张枣认为1924年到1927年鲁迅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由于人生理想的幻灭以及对自己文学言说的怀疑,鲁迅受到

 
 (一)无可言说的困境:失语状态可视化
张枣认为1924年到1927年鲁迅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由于人生理想的幻灭以及对自己文学言说的怀疑,鲁迅受到了社会排斥并深感痛苦,面临着一种“无可言说的困境”。在语言困境和克服语言困境的强大意志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造成了《野草》中表现出来的现代性。
张枣在1986年远赴德国之后也遭遇了相似的失语困境。文化和语言上的隔阂,使得张枣德国留学时“整整有三个月的时间讲不出来话,完全失语”。当这种失语状态面对诗人克服危机的意志时,就会使得失语状态可视化。张枣的诗通过书写空白,将失语状态可视化并提供了走出失语境遇的路径。
张枣在分析北岛的诗歌创作特征时说道:“‘敌意’是北岛诗歌写作中一个隐晦而又十分一贯的主题。它是他对于空白这一极端的消极品质所作的一个既抽象又形象的另一称谓,也就是,未经写作命名的世界是空白的。”张枣的诗歌也常常通过书写空白表现失语状态。这种“空白”的来源于三点,一是“上帝死后”,人类普遍存在的荒芜感和掩饰不住的沉寂与失语;二是朦胧诗人对政治话语权利的解构以及第三代诗人对崇高性和优美性的解构,带来了巨大的言说空白;三是从词语本身来看,在生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制约下词语的使用逐渐形成惯性,并由此导致了诗歌写作的思维定式,张枣希望突破这种思维定式。
张枣书写的“空白”是“词”,“空白是词,是空白之词,是废词、失效之词、被消费之词、暴力之词,是遮蔽其实(the real)的非命名之词。”张枣的《留言条之一》表现的就是“废词”,“废词”就是取消了表达及对话,如单向通知的留言条。留言条的背后其实是沟通的消失以及带有强制性的知会,“我”要去多久,留言条不会说,可知的只有“我”走了,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无限的未知,去多久、去哪里、和谁去等等。这种隔绝感,不仅仅是语言的“空白”还有人类生存境遇的“空白”。张枣书写“空白”目的是“命名”“空白之词”,即打破二元对立的逻辑,打破失语状态,重新搭建词语与心灵的关系。
张枣的诗歌通过书写空白,在形而上的思考中揭示客观存在而不被承认的消极性的抒情主体,以修复被损害的现代主体。他直面人类的颓唐、绝望、孤独、悲凉、矛盾等等情绪,不仅是在探索人类精神真相,还是在寻找诗意,重新给“词”命名。只有面对“消极”,才能有希望“修复被损害的主体”。
(二)猛虎细嗅蔷薇:矛盾修辞法的使用
张枣认为波德莱尔的出现,代表着一个现代心智的问世,这个心智将忧郁的主体作出一种“恶之花”式的“矛盾修辞”来言说现代世界。从尼彩说出“我们杀死了上帝”开始,现代人已经失去了价值判断上的二元对立系统,只有相对的意义。因此矛盾修辞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而是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意象并置而使它们发生语义上的关联,使得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事物彼此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充满悖论的统一的世界。矛盾修辞法揭示的是复杂的人性和悖谬的人生,以此创造出新的诗意的空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直面消极:修复被损害的主体

下一篇: 直面消极:修复被损害的主体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