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经过对中国国情的调查后,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解决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问题,实现了教、学、做三者合一的目标。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密不可分。这门功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更应该延伸到课外,不能拘泥于教室,更应该向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延伸,要知道课外时间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时间,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到家庭中去体验,到社区中去体验,学生由此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某件事,学生能够获得真切感受,从而提升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就是要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教室,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调查、考察、了解,只有这样他们的体会和感悟才是真实的,道德认知才能根植于内心并有可能影响一生。
如教学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学期《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课外,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让学生们做一个小小观察员,实地考察家庭、社区周边的环境,看看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制定一个环保方案,参与到家乡环保治理中来。这项体验能够让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结果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少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发现:村里有些养猪户的猪粪从池子里溢出来,流到街上,发出一阵阵臭烘烘的气味;村头有乱倒垃圾的现象,特别到了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弄得乌烟瘴气;海边也有一些游客行为不文明,乱扔废物,导致沙滩上很不洁净,这有损于美丽新区的形象。问题发现了,孩子们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通过采访村民,了解到一些村民和游客环保意识差,卫生习惯也不好,离文明市民的差距还很大。于是他们协调村委会,通过村广播对村民进行环保教育,发放《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在村头和海边竖起了环保宣传的牌子,对过往的村民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上前劝阻并制止。一段时间以后,村里和海边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学校里更讲卫生了,很多学生因此获得了“环保大使”的荣誉称号,看来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到生活中亲身体验真的提高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如果孩子们不深入生活进行体验,对于环境保护只是纸上谈兵,道德认知必然浮于浅表,不可能得到强化,不能内化入心,更不可能外显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