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加强我国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更新日期:2021-12-10   来源:   浏览次数:2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道德建设对于乡风文明而言,是内容也是方法。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文化要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科学的方

 
 道德建设对于乡风文明而言,是内容也是方法。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文化要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科学的方法论去指导实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否认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将人的本质重新定义:“人的本质它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从其现实性来看,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人这一主体的社会性,研究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同样也不例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作为一个个特殊的人,千千万万的农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不能都采用统一的方法去教育,“一刀切”注定切断了农民主动走向自我更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线路。思想道德的完善也是切实落实到个人身上的,无论是内心养成,还是实践养成,思想道德真正与个人相关的独特的形态,将人和人区分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像是桥梁和纽带,将他们串联起来,也只有凝聚起了思想,才能激发力量。
1.坚持党的领导,密切干群关系
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定力、有能力的基层治理组织,团结动员群众,二者相辅相成。在建设乡风文明的过程中,必须要靠农村基层组织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村干部要自然而然的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认真领会党的重要文件的精神并付诸实践,要以党支部为核心,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同时,也需要群众的理解,梅林桥村民应支持村干部的工作,加强和村干部的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良好的干群关系。
2.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质升级文艺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人,每个人都是思想的个体,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必须是合理的。互信、尊重、关怀、启迪人民,是精神建设的准线。为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真正得到提升,就要有巧思,有创意,农民的真实想法要在村小组会议中积极听取。在“建设农村新风气”的主旨下,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重要地位,我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应当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营造浓厚的乡风文化氛围,将其深植入于农民心中,化作信仰与实践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当中。我们应该关注常规活动,在“村活动中心”,举办“文明大舞台 进村倡新风”丰富村民日常活动,缓解南北纵向分布的村户之间“见到人不认识”的尴尬局面,发挥梅林桥村的文化广场和湖边长堤、大喇叭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吸引农民参加,让村户自觉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自治的目的。
3.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牢固思想根基
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联系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只有联系农村的实际,工作才能落实,措施才能掷地有声。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一是要扎实办好育人工作,努力提升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教育氛围中收获存在感。仍有53%的村民只接受过初中以下的教育。二是优化农村老师队伍,使儿童能也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一些农村的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而没有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发展的关键。因此,农村家庭的家长应不断增强道德素养,为子女将来的发展给予支持,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第三,除义务教育外,关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国务院也于2019年发布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了职业教育方面的空缺。该文件中说道,“我们将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方式,激励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退休职工和广大农民工参加考试。”国家对于这一部分人,加强了法律的保护,让他们在更加健全的政策支持下,提高自己的学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再就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第四,对于基础教育,要加强村干部的主动作为,村干部在工作期间,不能只是在村委会对着电脑工作,还应该走访农户,尤其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村干部应引起重视,随时走进这些人家里,做好记录,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弥补这些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缺乏的教育,通过勉励、关怀、指引,建立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对于“问题少年”及辍学的青少年等问题也要足够重视,对于已经辍学的少年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校园或者找到其他教育途径,对于“问题少年”要预防其走向歪路、邪路,摆正他们的思想,普及基础教育,提升教育水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加强我国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下一篇: 加强我国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