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麦克卢汉曾说的,一种新的媒介通常不会置换或代替另外一种媒介,而是增加其运行的复杂性。电视的普及也曾使广播行业产生过危机感,但并没有使广播死亡,反而促使着广播媒体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提供谈话、音乐等伴随性的信息,加强地域性、服务性,通过对自身独特优势的挖掘,逐渐与电视形成差异化发展。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目前只是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并不会就此消亡。与其说是电视媒体自身的衰落,不如说是落后的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运营模式的终结。媒介大融合是大势所趋,电视媒体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当前的媒介发展背景,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保持自身活力。
(一)发挥硬实力,打造电视媒体独有价值点
电视媒体若只将精力放在增加频道和节目的供给数量上,是难以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储存和精准信息搜索这两大优势抗衡的。因此,电视媒体应当更加注重如何强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关注节目质量,将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最大化。
1、专注优质内容,坚守真实性与深度性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提供的信息丰富且多样化。但是往往信息传播的越自由,门槛越低,相对来说,可信度就越差。因为新媒体上的内容生产者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信息采集人员不专业,许多媒体为了追求信息“首发权”,从不知名的渠道获得小道消息后,不对消息的真实性加以核实就当做新闻予以传播,容易对辨别能力不足的受众造成误导,久而久之,新媒体的社会信任度将远远不及传统媒体。在电视新闻节目方面,电视媒体未来依旧应当严格把握新闻的生产过程,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选取有价值的新闻展开追踪报道,进行深度挖掘,以真实性和深度性持续地强化电视媒体在广大受众心中的公信力。
2、挖掘独特性优势,强化不可替代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在强化自身独特性优势上下功夫了,更加着重于做互联网没有能力生产的节目,这是一个有益于电视媒体发展的趋势。例如,互联网制作的大多是家常性的综艺,而具有宏大仪式感的大型性晚会直播,还是电视媒体最为擅长。在传播上,电视媒体应该“更加注重直播体验、现场体验,创造不可替代的信息同步感和直观性,从而与用户在互联网使用中发掘信息的高精力成本相区别[[]]。”
(二)不断提高媒介融合的速度与质量
上个世纪90年代,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写道:“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待[[]]。”这句预言在今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验证。电视媒体应当顺应时代及市场变化的需求,打破媒介之间的壁垒,走“融媒体道路”通过与其他媒体的结合提高自身的传播力,抓住媒介大融合背景之下新的发展机遇。
1、加强互联网思维,关注受众需求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思维”,电视媒体应当更加关注受众的真实需求及收看喜好,可以利用“数据+平台”对受众进行细致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利用海量信息数据库对自己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为受众“画像”,以便充分了解他们的习惯和喜好。其次,电视媒体可以在手机、数字电视、互联网等终端上搭建与受众的双向互动平台,并根据受众的真实反馈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还可以采用自主订阅、智能推荐等方式,灵活地对节目内容进行加工推广,或者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设置议题,引发社会热议,增加节目热度。例如2015年央视春晚首次尝试与微信联动,受众们不再只是电视屏前机械的观赏者,还能够参与到“摇微信、抢红包”等节目环节的互动狂欢中来,成功地增强了受众参与感及全民联欢感,是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