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关基层实验室开展研究分析、业务调研,结合实验室自身实力、优势和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技术保障模式、服务模式、发展模式,为海关实验室的转型发展提供基层探索的经验。
(一)推进“企业签约实验室”技术保障模式。新形势下,主动改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角色,增强服务意识,通过电话联系、走访企业、开办讲座、开展座谈、技术帮扶等多种方式服务企业、贴近企业,打好“感情牌”。企业在摆脱“行政抓手”的情况下对新海关基层实验室重新建立认识,增进互信,与新海关基层实验室签订长期检测技术服务协议,双方建立了检测合作机制,向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检测数据分析、实验室或检测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咨询、产品认证技术辅导、国外技术性法规标准或措施应对指导、试验或检测人员培训、产品标准制修订等服务项目。同时,制定《实验室企业长期协议签订审批程序》、《实验室检测周期管理》等文件制度进一步规范检测流程,提高实验室的服务效率。
(二)开拓“产品认证委托检测”业务模式。SGS、UL、莱茵TUV、ITS、BV等国际认证检测机构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通过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在出口认证业务中处于绝对优势,占有30%以上的检测市场份额。通过电话联系、登门拜访等方式,与国际认证检测机构驻福建代表处建立“由生到熟”的关系。加强与这些国际认证检测机构合作,开展国际认证检测,扩大与签约合作范围,便利辖区企业开展国外产品认证。通过联办讲座培训进一步提升双方“亲密度”,免费为企业提供产品认证技术咨询、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全产品“属地认证”服务,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
(三)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模式。设立基层实验室的辖区,某些产业集中度较高,具有一定产业优势,联合地方政府或地方部门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科研院校、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技术力量,建立技术研发、检测、认证、标准信息、产品展示、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测、技术、认证、培训、信息等优质、高效服务。探索“实验室检测,政府买单”机制,尝试创建“实验室、政府和企业各占三分一”的检测费用支付模式,争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补助资金。编发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及质量安全信息通报、产业行业等信息刊物,提升实验室的地方形象。
(四)探索“对外技术合作”发展模式。实验室探索与科研机构、大中院校等“学术研究”机构,或行业协会、商会等“政企纽带”部门的合作模式,联合开办技术合作和研讨,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开展科技研究,联合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尝试与地方高校互相授予牌匾,建立双向技术交流基地和专家服务基地,围绕人员学习交流、科技合作开发、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建设公共检测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相互沟通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检学合作”模式。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
(五)建立“委托业务绩效激励”管理模式。为提升实验室人员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打破平均主义,制定《实验室业务奖励方案》等奖励机制,针对辖区外、长期协议、产品认证等业务,按照拓展业务金额分层次、累进比例,逐层给予超过相应档次基数部分的相应奖励,实施业务奖励机制,同时引入业务末位惩罚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人员保底的检测工作量,实行多劳多得的制度,无疑给实验室队伍建设打入一剂“强心针”,极大的地激发了人员工作热情,营造了全员努力拓展业务和承接检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