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开场就是一段唯美的死亡过程,充满了诗意和张力,镜头给到伍尔夫夫人的笔尖,
时而停顿时而流畅的笔尖书写着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怀念,那就是她丈夫雷纳德,雷纳德给了她最深沉和诚挚的爱,她或有不舍,但还是穿上大衣走出家门,平静的走近河边,并在大衣口袋里义无反顾的装满了石头,要知道,她将自己生的后路完全切断,她知道如果没有石头,她就有被救起的希望,然而她不想要这种情况出现,她将自己生的希望完全摒弃,这两个动作镜头来回交叉进行,我们没有看到一丝纠结和犹豫。波光粼粼的河面是那么漂亮,源源不断的河水彰显着无限蓬勃的生命力,像人们的心脏,在强烈的跳跃着,英国三月底的乡村,草木葳蕤,阳光明媚,伍尔夫一步一步走入河中央,走向死亡,这种自杀没有些许红色的血腥,只有干净的河水永远地冲走了她那鲜活的生命,也冲走了她的一切痛苦。弗吉尼亚的死亡是如此唯美,正如书中所写:“死亡是生命的最高虚无,虚无又是精神的最高的悬浮状态,是接近宗教和诗歌境界的,因此,死亡代表了一种精神的美和灵魂的升华。”她是个天才,拥有常人不可及的才华和智慧,她的精神境界太过于脱俗,以致她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没有人能和自己志同道合,心灵相通,所以痛苦就一直折磨着她,她的丈夫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爱人,搬离了喧闹的伦敦,来到了适宜养病的郊区,他时时刻刻关心着弗吉尼亚的身心状况,督促她吃早餐,当她出门的时候会紧张不安,会焦急的寻找,因为他知道这个天才般的女人控制不了她的生活,精神随时会崩溃,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了她最最大的幸福,也成为了弗吉尼亚最重的枷锁。姐姐来看她的时候,有一只小鸟死了,小鸟的死亡仿佛对她有特别的深意,她跟小侄女说:“我们从哪来的就回到哪里去。”其实这句话暗示了弗吉尼亚的心里状态,为她和小鸟一样的最后结局埋下伏笔,这里和《红楼梦》经典文段“黛玉葬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俩一样都不同于世俗,不为外人所理解,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她们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她们是有追求的,不是浑浑噩噩的,“这种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赤裸裸的、诗意的追求便是诗性,它是人性中最为光辉夺目的一部分,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实现和占有。”她们渴望做最真实的自己,但真实的自己是不被外人所理解和接纳的,她们处于当时思想主流的外部,是融不进去的,所以她们一直都是痛苦的。她们又有着同样的善良和慈悲。这一点,在她写给丈夫雷纳德的遗书里也可以看出来,她说:知道自己又将崩溃,且这一次可能会很严重,她不忍一直破坏雷纳德的生活,自我已经从个体的有限性中解脱出来,自我体验到了万物流逝复回归的永恒运动,当下的时刻也汇入绵绵不断的时间之流中。”所以她选择永远离开,成全雷纳德,也成全自己,她带着善良、不为人所理解的痛苦和寒冷入骨的孤独选择死亡,她是一个善良友爱的人,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善良,她也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和灵魂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