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陈子昂标举唐诗“风骨”的明确方向
 
更新日期:2021-12-20   来源:   浏览次数:1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高宗后期,武后当政。她在政治上打破了唐立国以来的格局,启用寒士,注重实才。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经过唐初史学家和初唐四杰等人对雅正刚健风格的极

 
 高宗后期,武后当政。她在政治上打破了唐立国以来的格局,启用寒士,注重实才。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经过唐初史学家和“初唐四杰”等人对雅正刚健风格的极力提倡,其反映社会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风格渐渐突破了轻绮而日趋多样,格律的讲求也更加精细完善,一种足以体现大唐气象的新诗歌风格渐渐形成。这其中陈子昂所主张的“风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陈子昂在调露年间开始登上文坛,要晚于“初唐四杰”许多,但在对六朝文风的批判和对“风骨”之于诗歌创作重要性的提倡方面,有着与之一致的立场。他在名篇《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写道: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观齐梁问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这段话中,陈子昂明确提出了他进行诗歌创作的总的纲领,那就是恢复汉魏“风骨”传统的思想。他明确反对齐粱诗歌浮糜的不正之风,并提出“兴寄”和“风骨”两条创作原则,“兴寄”就是比兴寄托,“风骨”就是诗歌昂扬向上、顿挫有力的风格。这些创作观念都为初唐诗歌摆脱浮艳糜丽的形式之风,重新获得诗歌的生命力,沿着健康道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陈子昂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来描述诗歌的总体审美观。他对创作诗篇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思就是,洗去心中的世俗的思想,消除被蒙蔽了的虚幻景象,彻底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将心与物混合,如此表现诗人的情感,其实这也是陈子昂“兴寄说”的内在含义。
更难得的是,陈子昂在不仅在理论上对“风骨”精神进行了贯彻,在他的实际创作中,“风骨”精神也得到了确切的体现。特别是他的《感遇》38篇,汲取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传统,由兴寄而发挥沉郁,从而体现出“风骨”的特点。应当特别提及的是他的《登幽州台歌》,原文如下:
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泣然流涕而歌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时人莫不知也。
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感伤情怀,整首诗回荡着一种睥睨一切的傲然之气,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苍凉中形成了反差强烈的情感的跌宕起伏。向前看不到知人善用的君主,向后也望不见求贤若渴的君王,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任用。但是,他的生命是有限的,于是便产生了怀才不遇、怆然涕下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是无助的,表现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整首诗具有很强烈的情感起伏,能引起怀才不遇之士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陈子昂对于诗歌中的“风骨”精神,是大力提倡的,他也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亲身实践了这层理论内涵。
“风骨说”经过陈子昂的大力提倡,经过陈子昂的贯彻之后,风及了整个唐代诗坛。他所标举的“风骨”是他进行诗歌创作的总的原则和纲领。“兴寄”与“风骨”在陈子昂的作品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不仅在诗歌理论上丰富了“风骨”的美学内涵,在自身的诗歌创作中也贯彻了“风骨”的精神。而陈子昂标举的“建安风骨”,恰好弥补了六朝浮艳颓靡文风的遗憾,开了一股浩然之气。陈子昂创造性地洞见了诗歌的历史发展,郑重提出了诗歌的“风骨”问题,这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可以进一步扭转六朝以至唐初浮靡的文风。他所倡导的“风骨”、“兴寄”是唐诗的两个最重要的品质,由此要继续发展“汉魏风骨”,并以此革除当时普遍存在的作诗过于精雕细刻、没有真情实感的思想,这就为恢复和继承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唐诗“风骨”发展的明确方向。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陈子昂标举唐诗“风骨”的明确方向

下一篇: 陈子昂标举唐诗“风骨”的明确方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