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发展从整体而言较为落后,特别是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现有采购制度与实际采购需求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采购制度不够完善,管理理念不够科学。
目前许多企业尚未制定配套完善的采购制度,虽然有的企业已具备一定能力的现代化采购体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规章制度拘于形式,造成采购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落实不到位,甚至滋生人为暗箱操作的腐败问题。另一方面,管理理念相对陈旧跟不上崭新的经济发展潮流,采购环节缺乏科学性的指导,采购者主观意识严重,导致采购活动中存在许多漏洞。例如,在前期采购时未立足于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与调研,具体采购环节中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采购标准执行,产品质量和性能指标难以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缺乏采购评审环节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的约束,从而导致虚假合同和假招标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采购人员业务素质不全面,分工不合理
当前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采购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采购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采购经验,还应对相关采购领域内的法律法规、市场发展行情以及行业中的相关规则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在采购过程中极易因市场敏感度不高而出现盲目性,造成不能科学有效的制定采购计划,市场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准确等诸多问题。目前部分企业的采购部门存在分工不明确、人员混用的现象,针对不同项目的采购人员没有进行合理清晰的分工和定位。一个采购人员难以做到对所有的采购情况都能十分清楚的掌握,如果采购过程中责任分工不明确,相互间又缺乏及时必要的沟通,就会影响到采购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供货时在缺少与需求部门沟通交流的前提下,可能会导致采购结果与实际需求出现偏差,导致采购混乱,这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一些企业的采购管理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加剧采购人员业务素质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后续参与物资采购的人员较为年轻,缺乏经验,短时期内很难胜任较为艰巨的采购任务。
3 材料资源的分散,库管方面的问题。
采购物资时,通常都需要把采购到的物资材料运送、存放至使用地点,且需要对材料进行妥善的保管,而这些材料在分配输送过程中,若不采用集成化管理模式,将极有可能将会导致材料资源的分散,从而使整体成本大幅提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目前许多企业在对材料资源进行管理时,往往都是多个企业共用同一个仓库,以此来降低材料资源的储存管理成本,然而由于管理模式不合理而又导致资源分散问题的发生,使材料资源的利用率大打折扣。同时将物资采购入库以后, 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也是降本增效管控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采购入库的物资本质上属于企业资产, 如果保管不当, 将会直接造成企业资产损失。另一方面, 库存物资管理不善还会导致库存积压, 也给库管人员核算带来许多困难, 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4 选择供应商的稳定性问题
为满足企业正常运行,导致企业采购的物资种类和数量繁多,因此所需合作的供应商也较多,如果要找到在资质、产品质量、型号规格、价格、运输能力等各方面均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就需要企业与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合作,进而会产生供应商不稳定的问题。例如供应商准入门槛低并缺乏分类管理,导致供应商数目过多且同一类型的供应商远远大于实际需求,水平良莠不齐,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最后流失优秀供应商,更无法集中需求发展战略供应商。基于供应商不稳定和供应商能力的较大差异,若供应商的选择不恰当,不仅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而且会加大采购成本,甚至还可能对违规与腐败行为的出现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