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价值取向上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深入,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外部思潮的冲击,一些教师和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影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大学的校园内进行蔓延。除此以外,市场经济发展也促使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人民内部出现不同的意见,社会意识多元、多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甚嚣于网络空间,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上不正确思想的影响,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从组织建设上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出现多学制、多管理模式并存,一校多区、一校多制的情况,党的组织结构跟不上学校行政管理机制改革的速度。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制度不够健全,组织生活时间无法保证;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更多像是一种形式,缺乏教育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职务在某些支部,不论是学生支部还是教师支部看来,是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很多支部的党员不愿意积极担当,最后导致人心涣散,组织管理浮于表面。这些问题都深深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阻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从教师和学生党员上来看。一方面,在当前的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来看,高校教学和社会化改革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思维较之以前更加活跃,接收新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较易受到多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高校教师学历不断提高,思维独立性增强,很多教师与外界保持密切关系,社会关系较广,不再依赖于基层党组织,对自己党员身份不太在意。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和教师党员管理的缺位,缺乏有效的监督。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入党后就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只在参加组织活动的时候能体现党员身份,在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部分教师党员忙于教学、科研、行政工作,较少参加组织活动,甚至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参不参加无所谓,组织生活观念不强、党性意识弱化的现象比较常见。
第四,从评价指标上来看。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体系,对于高校党支部的工作质量效果如何,对支部党员的管理效果如何,对支部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支部党员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虽然建立了对党组织、党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但是落在执行上却又存在问题。很多年终党建工作的述职评议流于形式,在进行优秀党员评议时往往以资历而非能力评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利于提高支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评价指标,严格按照评价指标执行支部党员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