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文科学生文献信息素养的培育
 
更新日期:2021-12-21   来源:   浏览次数:1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文科是基于科技+人文的交叉融合,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教育部反复强调促进新文科融合信息技术,以切合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其

 
 新文科是基于“科技+人文”的交叉融合,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教育部反复强调促进新文科融合信息技术,以切合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其中一个很重要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做法提高新文科学生的文献信息素养水平。
1.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文献信息素养培育体系
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加强文科生文献信息素养的目标导向,把“文献信息素养”作为新文科大学生应普遍具备的专业能力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首先,培养目标应明确提出新文科人才应具备怎样的文献信息素养,并体现在总体目标、要求、分解目标以及能力达标中。其次,培养要求应将新文科人才应具备的文献信息素养细化,从文献信息的检索、人工智能的掌握、数据分析的操作等一系列结合自身专业需求的信息素养落到具体条目上,这才能保证 “科技+人文”得到落实。第三,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设计,要结合时代需要与文科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这样才能形成新文科以“问题”为驱动,以“创新”为目标的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融合科技,强化对“人”的培养,推动构建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
2.融合多层次教学资源,完善文献信息素养课程群。新文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必须以专业建设为基本单元,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更是专业建设的主要阵地。2021年教育部部长会议上提出“要推进融合创新,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要与相近的专业集群融合。”鉴于课程建设中“平台+模块”的思路,文检课的设计可以分为融合以下几种资源:一是学科内文献学科的基本文献检索类课程融入新文科教学。《现代汉语词典》说,文献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目前理解的文献一词更偏向于“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因此,重视文科文献专业固有的文献检索类课程,并使之推广至文科的其他专业,实现学科内交叉融合,更好利用内部课程群资源,实现文科内部互补式发展。二是学科外信息类课程的引入。清华大学刘石等老师提出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还存在一种被数据化和文本化的“数据世界”[ 刘石,李飞跃.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的现代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打开“数据世界”的大门,理解和掌握被文化化和数据化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数据信息至关重要。通过融合计算机、信息通讯等学科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有助于了解赛博格世界的奥秘,让100本书籍的数据处理不再是神话。三是学科内外融合具有专业特色的文检课程。针对文科专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像汉语言文学专业这种传统文科,要学生掌握查找、获取、分析、应用文献的能力,应该形成一种融合技术与人文的贯通的课程,甚至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中文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科生的需求,补齐文科生信息素养方面所呈现的短板。
3.科研与教学互动,提升学生文献信息素养。首先,教学中启发学生利用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发现并解决问题。《文史哲》主编王学典说:“新文科更加突出问题,更加强调以问题研究为中心。”能够发现问题是学习与研究的基础,然后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以至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而文献信息检索是能够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学生可以在研究性学习基础上,申报学校的挑战杯或者创新型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其次,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科研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文献信息检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学术成长的过程。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搜索引擎、数据库、图书馆等多元化方式精准检索文献,再利用学过的数据分析软件、可视化计算机程序等建构新的论证逻辑,最后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答问题并给出结论。这个过程在以后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不仅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前沿, 而且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这些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可以受益终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文科学生文献信息素养的培育

下一篇: 新文科学生文献信息素养的培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