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审美感知”的价值和意义
 
更新日期:2021-12-21   来源:   浏览次数:18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和人类一样久远,自从用树叶遮体泥巴纹身的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追美、审美、造美的行为和观念,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发现、创造了无数奇迹,人们

 
 美,和人类一样久远,自从用树叶遮体泥巴纹身的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追美、审美、造美的行为和观念,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发现、创造了无数奇迹,人们把它称作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但是,谁也没有穷尽美的内涵,谁也没有全部展露美的面貌。关于美的本质 ,人们基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当下视域的融合,各抒己见,各行其是,在探美的路程上留下一行行足迹,成为后人寻美的路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笛卡尔说美是关系,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说美是愉快,席勒说美先于自由,柯罗齐说美是直觉,朱光潜说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歌德认为美是自然的一种本原现象,柏拉图认为美是上帝的属性,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形式的和谐。
探美者的路径有五个方向,一从客观方面探索美,二从主观方面探索美、三从客观和主观的关系探索美,四从超自然的上帝、神方面探索美,五从社会实践探索美。
从审美、立美的历程看,人们只能接近真理,而无法穷尽真理。前人的成果,给我们留下启示:审美、立美是人类的共性,是人基于现实的追求和理想,是人独有的能力和现象,立美和审美关联着自然、社会、人性、精神、生命,是认识、掌握世界的重要形式之一。审美感知就是对世界的感知,是对人价值追求、精神信仰、心理活动,理想情怀的感知,从而达到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目的。
如果说美是生活世界物质结构与运动在人精神中的意向性生成,审美与立美是人的需要,是人独有的能力,具有普世性,而感知则是审美生成的反应和通道,是美作为人而存在的基础,具有共同性。审美需要感知的确立,感知需要审美的培养,人创造发现了美,美历炼养育了人,审美与人的感知能力息息相关, 正确认识人类感知是研究审美生成反应的基础。
感知的物质基础是生理机能,它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生物共有的生命特征,更是生物与外界联系的纽带。物种感知具有特殊性,是物种多样性的表现,近代生命科学证明大多是遗传进化而成的。但是,人的感知是遗传和后天共同培育的,具有强烈的再生性和人文性,是文化习得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性的感官,各种感官的人性,都凭相应的对象,凭人化的自然,才能形成。五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代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就外界感知接受的深度与精度来论,人远远不如生活在同一地球环境中的其它动物。“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物种感觉器官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狗的嗅觉能力是人的嗅觉能力的数倍,并且它的耳朵能听到35KHz的声波;眼镜蛇对红外线的感应比较灵敏,它所看到的不是可见光,而是物体散发出来的微弱红外线;大象可以听到几十公里外的细小声音;蝙蝠可以在黑夜里的天空里翱翔。这些动物的单一感官能力都远远超过人类”。但是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远远超过动物。不完全在于接收器官的灵敏度,关键在于神经中枢大脑对于感官信息的分析、加工、判断、综合能力。大脑的复杂机能是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大脑的联觉、想象是人类所独有的,它可以填补感知的空白,复原、重现感知对象的整体和全部。因此,人类的感知不完全是一个生理问题,用条件反射的生理学原理解释人类感知得不到正确答案。用机械唯物反应论的观点解释人类的感知更是说不清楚。用人神的观点解释人类的感知会把问题引向神秘不可知。人类的感知不仅是生理现象,而且是一种精神现象,感知与思想同在,在联觉机制的作用下,它常常无限增值增量,离开肉体感官知觉向着精神与意义的天空翱翔,充满想象与创造,奔向人的目的地,它即是生命的也是文化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审美感知”的价值和意义

下一篇: “审美感知”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