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体医融合的困境
 
更新日期:2021-12-22   来源:   浏览次数:1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社区健康管理认知度不足社区老年人大多保持最为原始的健康观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不用去医院[6]。通常认为不吃某种东西就不会得某种病,饭后散步就可以

 
 1社区健康管理认知度不足
社区老年人大多保持最为原始的健康观“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不用去医院”。通常认为不吃某种东西就不会得某种病,饭后散步就可以满足身体锻炼需求,自身感觉身体不适再去医院,这种“以治病为中心”的健康观造成健康管理效率低下。“体医融合”作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新方案,受众了解程度低,在长期健康管理的实践中,社区体育和医疗服务机构往往维持单一的工作理念:社区体育满足娱乐、社交、笼统概念上的健康的综合目的,缺乏组织性和针对性:社区医疗服务往往只为社区居民提供简单疾病的治疗。社区健康管理的传统认知让社区健康管理定位滞后,体医融合视域下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2体医融合模式不清晰,健康管理成本较高
体医融合视域下的社区健康管理的实施需历经信息收集,健康评估,健康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等多个步骤,政府、医院、体育俱乐部、社区、研究所纷纷涉及其中,在依托资源、资金优势的医院健康指导中心和产学研医合作为主的模式下,程序较为复杂,耗费时间成本高,无法及时反馈健康管理的效果、身体情况的变化,往往高昂的价格抑制了社区老年人的参与欲望,不适合当下社区老年人开展持续性的健康管理。体医融合规范化不足、制度不健全、本土化程度低,不能普遍实施,导致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依旧为传统的“治已病”发展模式。
3政策法规不齐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政府主导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健康为第一位”等健康中国的战略思想。然而在推进时,配套的政策法规和老年人健康护理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基层组织难以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理应由政府部门、职能管理部门、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承担各自职能,实施中却存在协同程度不足,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执行主体互相推脱,未能形成新的制度秩序。制度改革中采用渐进性改革的方式,导致体医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合理的整合,社区医疗资源与体育资源融合缺乏实质性进展,无法形成1+1>2的效果。
4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
我国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主体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从政府角度看,提供新型完备的体医融合服务的成本较高,现有的社区医疗资源只能满足日常需求,只有少数试点医院实施体医融合理念;社区体育器材修建来源于公益体彩和社区建设,社区体育器材供给粗放,缺乏针对性;社区居委会人员工作范围有限,社区健康管理实现依旧处于理念之中,提供体医融合方案更加困难。从需求角度看,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来源于社保与子女赡养,针对性的医疗与体育服务价格较高导致老年人消费意愿低,导致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企业利润较少,市场参与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老年人愿意消费实物型的健康产品,往往导致“伪”健康市场的发展,一些无实际作用的保健品,巧立名目的健康会所,无益的体育运动方式传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体医融合的困境

下一篇: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开展体医融合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