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资本主义科技异化的前史:从自然哲学到“科学”的功利主义转向
 
更新日期:2021-12-22   来源:   浏览次数:25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中,异化是指,一种源于主体,又演变为同主体相对立的存在物的现象。根据异化的这种定义,资本主义科技异化指的就是在资本逻辑的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语境中,“异化”是指,一种源于主体,又演变为同主体相对立的存在物的现象。根据“异化”的这种定义,资本主义科技异化指的就是在资本逻辑的作用下,“科技”由原先对人的本性的完善,转变为限制人的自由本性的存在。虽然在当今社会科技异化现象普遍存在,但对于它的探源,还要从古希腊时期发起。
(一)自然哲学:古希腊时期的科学形态
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是通过科学和技术实现的,这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共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代科学是此-在(人)将存在者或现实之物对象化的根本方式。然而,在古希腊时期,科学并不包含当下为大众所广泛认可的“工具论”内涵。那时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尽管也是自然,但它限于和自然有关的纯粹知识体系,有别于现代社会以“实用性”为主导的实证研究。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把自然中心灵的存在当作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他们把规则和秩序视作自然科学存在的必要条件。这种理念使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研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力图从自然的秩序中抽象出一套理性的、有哲学意蕴的、适用于社会生活的规范,旨在创造更加良善的生活;二是在研究手段上,通常以脱离现实世界的思辨方式展开。在古希腊,柏拉图可以凭借思辨地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的模式,去研究天文学和物理学,而完全不需要借助于科学仪器。
换言之,现代意义上的实证科学在那个时代尚未萌发。科学研究只限于通过思辨去探究自然知识,其本质是对人类认识论的拓展,由此便形成了科学的早期形态——自然哲学。按照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中的观点,科学脱胎于哲学对存在及其现象的静观。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看,这种思辨式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古希腊时期的社会分工关联甚密。在古希腊,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工匠群体与从事思辨研究的学者群体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这种分工的差异造成了劳动实践与形而上学的分离。因此,古希腊时期虽然产生了许多辉煌的思想成就,其中的某些思想对今天社会依然有着深刻影响,但那时的人们并没有运用这些思辨成就去观照由经验获得的知识。于是,批判和经验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各自向前发展。囿于思辨的科学研究范式,古希腊时期没能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却保留了自然界的尊严。在古希腊思想家的眼中,不管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或偶然的自然之物,都渗透着理性的光辉,从而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可见,在“科学”的自然哲学阶段,人们心中对自然是怀有敬畏的。
概而言之,在以直观的“静思”和思辨式研究为主要范式的古希腊时期,认识论中的基本矛盾——理论建构与经验升华——始终处于未调和的状态,这就决定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不可能在古希腊的时代土壤中生长出来。
(二)功利主义转向: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内涵的演进
如上所述,古希腊时期科学的内涵与现代意义上的存在迥然之别,它更加纯粹,并与实用主义、工具主义保持较远的距离。它追求更多的是一种非功利的、与人性自我完善和社会良善生活有关的知识。中世纪以后,宗教和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教会几乎控制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圣经》被视为唯一正确的学说。浓厚的神学思想统治,给科学研究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外衣,但科学却在神学的严密统治下找到了一丝生长的缝隙,并未中断发展的脚步。其中,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对待科学的态度,给中世纪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庇护”作用。奥氏认为,异教的知识可以服务于宗教目的,比如注释《圣经》,尤其是创世内容,解释三位一体学说等等。就这样,“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中世纪的科学在神学大树的阴翳中得以稳步生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资本主义科技异化的前史:从自然哲学到“科学”的功利主义转向

下一篇: 资本主义科技异化的前史:从自然哲学到“科学”的功利主义转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