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学前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更新日期:2021-12-23   来源:   浏览次数:1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提高教师团队信息化使用的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正式发布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首次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

 
 (一)提高教师团队信息化使用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正式发布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首次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走进了正轨,举国之力,全面推进网络学习,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模式。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采用了高端的信息化设备和全新的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程度,也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虚拟仿真实训室中将教学软件、教学硬件、信息化的教学技术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实训室中设置的相关课程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相对应,不仅增进专业教师对幼儿园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理解,增强教师与幼儿园实践过程的认知,而且更能促进教学团队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教师团队提高信息化素养提供一定的支持,如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或人力物力作为支撑。让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时,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得力助手,而不是负担。

(二)构建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理念与模式
首先,学前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应当具有运用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理念。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是注重“理实结合”的模式,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同步进行,改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能够结合相关课程学习,了解幼儿园教育的规范与过程、幼儿在园的实际表现及发展情况等。由于学生每学期进入幼儿园实地了解和观摩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以及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的见习时间有限,以及观摩的过程和结果具有主观性、随机性、不全面性等特点,教师就需要能够利用非见习时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时间经验。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实践需求,避免实验场域受限、实验对象特殊等因素的影响,真实还原幼儿园的环境,采用各个步骤引导的方式贯穿整个实践过程,关注整个过程中细节的处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重复、可调整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效填补学前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其次,学前专业理论课程教师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建构新型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实践教学的定位,重视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模式,线上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驱动,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将理论课程所学知识融入虚拟仿真的实践环节中,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通过观察、实际操作、体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自主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线下通过课程实践或教育见习的方式,让学生将线上虚拟实践教学获得的实践经验融入幼儿园的实际活动环节,进行知识经验的检验、反思和总结,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达到教学目的及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环节秉持“虚实结合、以虚补实,思维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转变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线上线下”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创造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学前教育人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学前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下一篇: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学前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