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育过程“知情意行”理论基础
 
更新日期:2021-12-23   来源:   浏览次数:3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从哲学角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实践论》为知识认识与行动践行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感知、理解、记

 
 从哲学角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泽东《实践论》为知识认识与行动践行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及学习过程的观点及教育心理学中关于“知情意行”的经典理论为“知情意行”的内涵与关系提供了研究支撑。
(一)哲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毛泽东《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维度,它认为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核心观点指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借助人的理性思维实现对现实客体的一种间接反映。马克思强调,“观念存在着”的实践结果,指出人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在具体的实践之前预先提出的关于实践客体的一种心理画像,在具体的实践中这种心理画像最终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和行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反复认识、反复实践、反复再认识、反复再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哲学角度论证了“知情意行”的“知”和“行”的关系,指出“知”和“行”具有一定的反复性、递进性、无限性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作品。毛泽在《实践论》中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也没有完结。”实践是没有止境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就需要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或理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还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其核心观点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存在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辩证发展的过程,最终产生认识上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毛泽东《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论的中国化,在“知”“行”的基础上,引入了感情认识因素,外在表现为对理论认知的情感认同,即“知情意行”中的“情”。
(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知识体系本质及学习过程,特别是研究关于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及学习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观点是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与处理系统,强调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是由头脑中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决定的,且人的行为是由与其联系的内部知识认知要素和外部刺激相互作用下完成的。认知心理学打破了行为主义的禁锢,为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医疗、语言教学等领域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认知心理学更加注重人的思维、感知、理解等,从心理学领域为研究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中逻辑关系提供了支撑。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育过程“知情意行”理论基础

下一篇: 教育过程“知情意行”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