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及中医预防学科定位
 
更新日期:2021-12-27   来源:   浏览次数:3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模式是以前苏联预防医学模式为蓝本发展起来的,以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学科的研究核心,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环境职业卫生、儿童少年卫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模式是以前苏联预防医学模式为蓝本发展起来的,以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学科的研究核心,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环境职业卫生、儿童少年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与防治传染病是其重点研究内容。《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将“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 0.83人作为发展目标,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量仅为0.628。在我国30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的高校只有93所,2016年中国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约1.27万人、2500人、400人,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明显短缺。而中医院校中医预防医学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一些医学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现场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医学教育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采用“三段式”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医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面对新冠疫情,公共卫生和预防专业人才不足、流行病学专业队伍短缺,临床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足充分暴露了我国医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安排。临床专业、中医专业的学生缺乏对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公共卫生相关课程只是考察类学科,导致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明显弱化,也与临床医学脱节。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甚至部分中医院校没有中医预防专业。由于中医预防专业人才短缺,培养的学生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尚不能满足服务全国、省、市、县区、乡镇、村居六级公共卫生体系的要求。中医药历史悠久形成了中医特色的疫病防治理论,积累了许多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预防医学相结合,会更充分地发挥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预防医学是通过现代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传统中医药干预和控制规律,从而制定群体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提高个体生命质量,维护区域性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明确中医预防医学的自身定位,顺应现代疾病谱及医学模式转变而确定研究方向,积极投入公共卫生实践;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突发传染病、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理的优势,拓展中医药参与的实践领域,有助于中医预防医学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中医学“治未病”预防理论及西医学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提出建立中医疫病的三级预防体系。对中医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掌握中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进行多种疾病的预防、管理和研究工作。建立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培养立足中医、融合西医、扎根公卫、精修预防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务必要对中医预防医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及中医预防学科定位

下一篇: 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及中医预防学科定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