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以劳动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高等医学院校的劳动教育应当立足医学及相关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在医学生中牢牢树立“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的人,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一认识,培养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幸福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坚定他们投身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信心和信念。
1、劳动教育与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劳动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功能。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建构了人与世界的相处模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进步,立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哲学命题开展劳动教育,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劳动与个人、社会、历史之间的科学关系,理性思考个人与社会、国家、世界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养成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劳动观决定劳动态度以致劳动者的精神面貌,科学的劳动观有助于医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勤奋、严谨、细致的个人品质,形成重奉献、轻索取、开拓进取、知行合一的积极人生观。自希波克拉底誓词和《黄帝内经》中的《疏五过》、《征四失》以降,纵观古今中外,数千年来医务工作者群体一直以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高超的劳动技能为标准自我鞭策并为人称道。医学生在劳动中亲身追寻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有助于锻造个人劳动技能、夯实公德和医德的价值观之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劳动教育与高等医学院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医学生中开展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传统劳动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在“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的论述中把劳动视为生存之本;敬姜在“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的论述中把劳动视为个人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曾国藩提倡的“耕读传家”理念和“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的论述则把劳动作为理想的个人生活的应然组成部分。中医文化更是把以劳动为载体的医学实践作为医学教育完成的决定性环节,《黄帝内经》中的“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卫生宝鉴》中的“亲炙不少辍,真积力久”,《本草纲目》中的“搜罗百氏,访采四方”,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我国有着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案例详实的劳动教育历史,劳动教育可以作为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内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