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2021则是持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但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国内仍然有部分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稀缺,教学水平参差的问题。为响应国家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大学生支教意愿强、拥有扎实知识基础、创新的思想观念容易和青少年沟通等优势。但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仍发现该地教育水平与城镇教育有很大的鸿沟。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乡村教育遇见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因偏远农村地区存在的经济、基础设施问题,教育资源匮乏,使得乡村教育中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且乡村中优质的智力资源可以进入到城市教育,则农民由于在城市打工,生活条件好的则尽可能将孩子送入城市的学校。据当地调查得知,大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因此乡村学校的生源以及师资匮乏,城乡教育差距逐渐增大。由上,乡村教育学校减少,教学质量低下,增厚教育壁垒形成恶性循环。
2教育理念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家长多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且家中子女众多。许多家长仍然抱有“学习无用论”的看法,认为赚钱才是根本。部分学生受到家长影响且早熟现象严重,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其次当地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简单、培养目标不够多元化,多为应试教育。部分学校教师出现一人身兼多门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带领孩子深入学习探究一门课程,使得孩子无法全面发展,影响孩子的和谐发展。
3数字鸿沟两极化明显
现国家政府的扶持,当地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学生家里拥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学校里同样拥有数字化教学设备。但即使他们拥有与城市学生一样的数字化设备,他们接受的信息也和城市学生不同。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学生更能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自主学习,而乡村学生更倾向于娱乐休闲。其次城市家长会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常,而乡村学生由于多为留守儿童,长辈难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们接收信息的能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目前和县本地贫困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咨询获取比较吃力,对于一些网络教学内容不清楚也难以操作相应平台。当地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有相应能力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指导。由于当地缺乏智力资源支持,学生基础较弱,对信息知识接受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