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地方高校管理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4-10-27   来源:   浏览次数:21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了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转变的共同意识和首要路径。现阶段,高等教育呈现出本科教育趋同化、教育结构不合理、

 
 (一)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了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转变的共同意识和首要路径。现阶段,高等教育呈现出本科教育趋同化、教育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相脱离等现象,而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这已是当前至上而下的共同意识。顺应当前“一带一路”愿景要求,培养兼具较强专业技能和跨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探究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具有跨文化素养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国内人才市场中人才供需“两张皮”现象明显,管理类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的大多数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相对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却几乎不能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与实践当中,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本身不了解所在企业所处行业的相关特点,难以较好地将自身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工作当中。[2]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对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较高,但是对人才在工作能力、素养、实践经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的期待值却有了明显的提升。如,在工作能力方面,沟通、团队合作、办公设备及计算机使用,公文写作、商务谈判、组织策划和人事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大部分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考量要素。而在人才素质方面,则多反映在沟通与人际处理、心理调试、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要求。而在对于掌握外语能力方面的调查中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对外语能力有较大的要求。然而,在对当前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认为,当前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熟悉书本知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职业定位模式,知识、能力宽而泛;三是,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未能反映出业态特征等。
由此可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实现资源互补,是当前解决我国人才供需“两张皮”矛盾的必要手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地方高校管理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下一篇: 地方高校管理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