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服务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2-01-04   来源: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学界对弱势群体概念没有统一界定,一般将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大类。具体来说,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障碍或后天缺乏政治、经

 
 学界对弱势群体概念没有统一界定,一般将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大类。具体来说,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障碍或后天缺乏政治、经济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如老年人群、未成年人群、残障人群、低收入人群、失业人群、无家可归人群等。通常而言,弱势群体大多社会地位较低、社会参与度不够、没有话语权、享受社会公共服务不足、改变自身状况的能力较弱,如果没有社会的相关扶持,单凭弱势群体自身很难改变其生存状况。弱势群体是特殊群体最重要的一部分。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开展弱势群体服务是由其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决定的。
在历史经验方面: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民主、公民权利、社会平等和信息公正等现代人文意识成熟,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自19世纪中期公共图书馆在英国曼彻斯特诞生,它的第一概念就是为纺织工人和底层人民提供一个阅读的、获取知识的地方。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本质上便带有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属性。同时,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贯穿了整个公共图书馆发展历史,从最初为弱势群体打开知识大门到关注他们的知识平等获取,再到帮助弱势群体增长知识素养,可以说知识援助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现代政府提供公共图书馆这样一种公共产品,是其政治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公共图书馆代表的是一种通过配置知识或信息以保障社会信息利用机会平等、保障公民求知自由与求知权利的社会制度。从历史上看公共图书馆逐渐从一个机构演化为一种制度安排。公共图书馆这种“制度安排”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支柱之一,我国随着国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服务,这种制度意义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反过来,这种制度意义又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现实需求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付费经济的崛起,信息鸿沟、数字鸿沟重新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弱势群体的知识贫困日益凸显。互联网并没有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真正填平信息鸿沟,从某种程度而言,信息鸿沟比以往更大了。事实上的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造成了部分群体的知识贫困,从而导致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知识扶贫变得尤为重要,承担有社会责任以及拥有社会包容属性的公共图书馆成为知识扶贫的重要力量。网络环境中知识贫困者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在于缺乏对有用信息的搜集、鉴别能力。而公共图书馆向弱势群体宣传阅读重要性,提升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引导弱势群体通过阅读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知识脱贫的关键所在。
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有学者强调,流浪汉、拾荒者或外来务工人员(或称“新产业工人”)等群体,常常由于经济、身体、文化或其他方面的特殊性,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处于弱势位置,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关怀。新世纪以前,传统公共服务体系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主要聚焦于帮援、经济等层面,文化服务相对较少。很少有人会下意识将特殊群体与图书馆联系起来。提到图书馆用户,往往想到的是学生学者或教授专家。我们在潜意识中很少意识到:图书馆平等地接受流浪者和拾荒者是完全合理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享受书籍与阅读的美好也是完全合理的。这也是“杭州图书馆不拒乞丐”、“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求上来说,弱势群体均应是公共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弱势群体服务应贯穿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始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服务的必要性

下一篇: 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服务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