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和痛点
 
更新日期:2022-01-05   来源:   浏览次数:1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数据库课程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点,技能综合应用要求高,学习难度大。而我国本科高校受限于学期课时短、授课内容滞后等因素,导致传统数据库课程授课痛

 
  数据库课程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点,技能综合应用要求高,学习难度大。而我国本科高校受限于学期课时短、授课内容滞后等因素,导致传统数据库课程授课痛点明显:
(1)学生对专业体系缺少宏观认识,综合实践能力较弱。
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大局观薄弱,主要由于传统授课模式固化不合理导致,传统授课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
①重记忆理解,轻自主创新。学生在被动式、灌输式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课堂和教材中所学的方式方法,难以打破思维壁垒,压抑自身的创新思考能力。
②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应付理论考试,忽视计算机专业真正需要的动手实操能力。
③重个体奋战,轻团队协作。学生受限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思维,缺少项目开发中的团队合作经验,沟通能力有待锻炼提升。
(2)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和专业认同,实际工程项目研发经验匮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专业知识、理念和方法滞后于当前计算机领域发展,存在“两高两低”现象:
①案例零碎化程度高。案例设计随意性、跳跃性较强,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缺乏连贯性。
②学习内容和前沿软件开发割裂性高。学生所学知识普遍应用在较为简单的传统习题上,无法真正投入实际项目中予以实践检验。
③思政元素与实际生活结合度低,学生缺少共情。课程建设和思政结合方式生硬,存在刻意拔高、脱离实际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切实提升专业认同感,树立正确价值观。
④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学习效率低。传统线上资源缺少师生和同学间的有效互动,且线上资源作为线下理论课程的补充,对实际项目结合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线上学习效率较低。
(3)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学生无法通过评价结果准确衡量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传统的评价反馈机制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定位自身的真实学习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评价机制存在“两个忽视”:
①忽视评价标准的全面性。传统的评价机制以教师为主体来决定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生无法真正进行自评互评,导致评价结果存在教师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此外,教师通常以授课者角度进行评价,忽视以“用户”角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和验收。
②忽视评价结果对各阶层学生的反馈跟进。传统的评价结果主要作为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评价结果缺少后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补强和跟踪,导致学生个体间差异难以缩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和痛点

下一篇: 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和痛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