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学文体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更新日期:2025-01-13   来源:   浏览次数:1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Widdowson(1975)认为文体学能在语言学、文学与语言教学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将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引入语言课堂教学中,创立了教学文体学。本节首先介绍

 
 Widdowson (1975)认为文体学能在语言学、文学与语言教学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将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引入语言课堂教学中,创立了教学文体学。本节首先介绍文体学的主要理论和概念,然后,探讨教学文体学下语篇教学过程中所能运用的思辨技能。
1 文体学理论简介
文体是特定语篇的区别性语言特征。文体学是对文体的语言学研究(Leech & Short,2007;Verdonk,2012)。文体分析是在作品或文本的语言中探寻语言如何表达意义或感情的过程(李德荣,1984);秦秀白( 2003) 认为,文体分析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文本所产生的特定文体效果,理解和鉴赏文本的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过程。从操作层面看,文体分析是对语言的不同层面, 如语音、词汇、句法、语义、修辞、语篇结构、书面表征等, 进行较客观、系统的描写、阐释和评价。
现代文体学理论大致有五个研究范式: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认知文体学、话语文体学和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形式文体学是采用形式语言学理论进行文体分析,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形式特征,探讨作品的主题意义和文体效果。功能文体学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文体学派别。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文体分析过程中,根据不同功能,聚焦不同的词汇语法系统。在人际功能方面,采用分析语气、情态、语调、表达态度的形容词和副词。在语篇功能方面,探讨文本的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等。话语文体学是运用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理论,聚焦于会话的内容、话轮转换、话题等话语分析议题,或者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对话语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认知文体学是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文学文体研究相结合,研究文本阅读中的认知机制,挖掘读者是如何对文本进行认知解读。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运用各种语篇理论揭示和批判语言中的阶级观念、权力关系和性别歧视等。
2 文体学下的语篇教学与思辨技能
文体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被称作教学文体学。教学文体学关注课堂教学中语言使用的描写、阐释和评价 (Leech & Short,2003),目的在于改进教学(申丹,2008)。语言课堂中的教学文体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为基础,以活动为意识,以过程为取向 (Carter 1996;Clark, U.& S. Zyngier,2003)。文体学为学习者提供启发性、探索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Brumfit & Carter, 2000)。教学活动促进语篇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语言特征和类型、意义和功能以及效果之间的关系,聚焦的语篇语言层面包括:选词、句法、衔接、声音类型、视觉表征、语义、方言、语域、语体、功能、参与者、过程和环境、语篇的文化语境等(Giovanelli,M.2010)。
关于思辨能力,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思辨是有目的的反思性判断(purposeful reflective judgment),是一种基于诠释、分析、评价、推断、解释和自我调整等技能的判断(Facione,1990,2009)。思辨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等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等性格特征(文秋芳等 2009) 。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学文体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下一篇: 教学文体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