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文化适应与适应性自我调节——互惠与健康
 
更新日期:2022-01-12   来源:   浏览次数:16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哭闹的婴儿不仅自己不快乐,他们的情绪还会让母亲感到紧张。很多临床病例显示,婴儿睡眠模式和产妇疲劳与新发作的产后抑郁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Denn

 
 哭闹的婴儿不仅自己不快乐,他们的情绪还会让母亲感到紧张。很多临床病例显示,“婴儿睡眠模式和产妇疲劳与新发作的产后抑郁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Dennis & Ross,2005 P.187)。也有很多有力的证据表明,产后头几个月婴儿的哭闹会扰乱母亲的日常生理节奏,加剧她们的疲劳并诱发抑郁症,对亲子互动构成干扰(Kurth,Kennedy,Spichiger,Hösli,&Stutz ,2011)。
这种状况意味着临床和有关健康保健正面临重大挑战,需要研究者或医疗人员有针对性地予以应对。“母亲在产后很少享受宁静的日子,她们直接进入到与婴儿合为一体且丧失自我的生活中,不得不经常面对自己已极度疲劳,孩子却仍不断哭闹。但日常的产后保健却缺乏有效的对策来缓解这些不利于家庭健康的情况挑战”(Kurth et al., 2010)。Kurth等人(2010)的研究虽然与音乐无关,却为音乐治疗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循证方法,应予以考虑。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音乐治疗对“早产儿,尤是在安抚和稳定方面(Haslbeck,2012)”具有裨益的证据。与家庭环境相比,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组织结构更适合系统研究,从而有助于推进早产儿音乐治疗的研究进程。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对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喂养和睡眠有良好的效果(Loewy, Stewart, Dassler, Telsey, & Homel, 2013)。同时,这一研究也证实了一种假设,即音乐能缓解和安抚哭闹的婴儿(Keith, Russell, & Weaver, 2009)。这项研究还修正了早先否认音乐对新生儿有重大影响的说法(Owens, 1979)。
围产期的音乐应用效果研究的难点是,对案例进行比较和部分案例之间的矛盾,例如,272例早产儿的临床随机多点试验表明,摇篮曲、模拟在子宫中的流体噪声刺激,意在“提醒”宝宝怀孕期间听到的心跳声,对产后睡眠行为有十分积极的影响(Loewy et al., 2013)41。 而其他研究则特别强调母亲声音的重要性,婴儿喜欢的是音乐而不是其他听觉刺激(Standley & Madsen,1990)。
Friedman,Kaplan,Rosenthal和Console(2010)强调了歌唱对处于围产期的且有精神障碍母亲的有益影响。研究者认为,摇篮曲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古老歌曲形式,在让婴儿感到舒适以及母婴联结的体验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在围产期有精神问题,特别是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母亲有很大帮助。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化适应与适应性自我调节——互惠与健康

下一篇: 文化适应与适应性自我调节——互惠与健康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