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更新日期:2025-01-13   来源:   浏览次数:21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学校体育课程性质模糊,课程内容衔接不充分体育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可以根据认知难度、学科体系以及常见程度进行科学

 
 1学校体育课程性质模糊,课程内容衔接不充分
体育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可以根据认知难度、学科体系以及常见程度进行科学排列,而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与衔接都比其他学科要复杂的多,学生从小学至高中,12年的体育课程学习,却没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比如学生更愿意在游戏中跑的满头大汗,却对体育课的热身慢跑产生抵触,究其主要原因:课程枯燥无味,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出现偏离,大部分体育工作往往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本质;另一方面还在于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都重复,小学阶段在练习篮球运球技术,到高中还在练习篮球运球技术,这就导致学生的技能无法得到提高,体质无法得到增强。
2缺乏创新:教学方法陈旧,忽略挫折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
近年来,挫折教育已经受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通过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挫折教育因素,其培养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通过专门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发展和改善。两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强、勇敢等良好品质, 提升学生心理抗挫能力。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到教学安全、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体育活动始终都只存在于游戏的开展,对抗性强、训练强度大、难度大的项目都难以进行,部分体育教师积极性差,教学工作浮于表面,未能主动探索挫折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的方法,另外,体育教学和挫折教育的融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的“尺度”,否则便会适得其反,造成教学事故。基于以上因素,体育教学和挫折教育的结合依然困难重重,其优势作用一直无法得到显现,学生的意志品质、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活动无法得到改善,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也就无法筑牢。
3体育课程“宏大理论”与“日常实践”产生脱节
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理论大多部分都是借鉴和总结苏联以及欧美等国家,新思想、新理论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冲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执行者,却往往因为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础不扎实、经费不足、管理受限等原因,使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实际问题缺乏实践研究,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无法满足其需求,最终导致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出现偏差。此外,我国体育教师的培训以专家讲授、线上观摩教学和职前培训等为主,但这类培训周期较短,教师虽然可以获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做到相互结合,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往往不能根据课程理论进行正常的实践教学,造成了“宏大理论”与“日常实践”的脱节,使教学质量不断下降,课程缺乏创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度呈现递减趋势。
4内涵不足:健康教育开展浮于表面
当前,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主要以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部分学校领导未能认识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又因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实施方案不明确等因素,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名无实并将其束之高阁。为面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日益下降的现象,我国学校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我国青少年仍普遍存在近视率升高、肥胖率升高、患病率升高等健康问题,这也是导致许多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根源,不只是青少年缺乏锻炼导致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学生形成自主体育锻炼以及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质问题,培养“阳刚之气”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来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阳刚之气”的缺乏等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下一篇: 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