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缓解双重关系
中学学校心理咨询与高校、社会机构的心理咨询不同的一点在于,中学心理咨询师有着双重或多重身份,甚至有些教师既是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还是班主任、德育课干事,由于身兼多职,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虽然双重关系是否会影响到心理咨询的效果是存在争议的,但在中学阶段完全的避免双重关系的产生确实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学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匿名性,在一点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伦理困境,特别是对双重关系比较介意的一部分学生来说,可以缓解面对面咨询带来的压力感。这种方式可以缓解面对面咨询完之后,还要与心理咨询师在课堂、办公室或校园其他地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问题。从咨询实践来,学校心理咨询的账号添加通常不要求学生必须说明自己的姓名、班级,只需写清楚所在的学校和年段,性别等基础的信息,有些学生在添加账号时除了这些信息,不会再给出其他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的网络心理咨询给一部分学生拓宽了心理求助途径,缓解了双重关系的影响。
但这种匿名性的局限性在于,当来访者是危机个案,特别是有自杀或者有伤害他人的想法、行为时,若来访者自己不愿意给出具体的信息,则咨询师是无法及时的获取来访者准确的信息,进而给出及时的救助。
2 信任度高、保密性强
中学学校网络心理咨询与高校或社会机构心理咨询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是确定的,咨询师的资格有保障,学生认识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种信任度会使得一些学生选择即时网络心理咨询这种方式咨询时,减少了不确定感。咨询实践发现有些学生会在没要求的情况下给出姓名、班级全面的信息,并不介意心理咨询师知道,而且通常咨询实践发现这部分同学在有需要转面询时会比不给出姓名、班级的同学有更少的阻力。
另外,因为网络心理咨询的形式不像面对面咨询那样担心去心理咨询室是否被其他同学看到,保密性强。有些研究者[10]认为网络心理咨询的方式会在网上留下痕迹,万一信息泄露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保密性的局限性。
3以文字交流为主
咨询实践发现极少学生在即时网络心理咨询中使用语音或者要求视频,主要是文字为主,为了表达准确,也会发一些表情或者图片符号来帮助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以文字交流为主的咨询方式中,学生可以通过打字的过程来整理自己的思路,梳理整个事件或自己的情绪,在一定程度是可以起到自我反思的作用。心理咨询师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用更准备的文字语言回复来访者。这与国外咨询师的研究报告一致。
有一些研究者对即时文字咨询方式提出质疑,因为非语言信息的无法获得来访者的表情、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会影响对来访者表达对咨询问题的判断。杨晶和余林[6]认为网络心理咨询师面临的问题是因为缺乏非言语线索和其他社会性线索的直接支持信息,仅有文字信息并不完整,信息有时难以被接受,也无法引起情绪反映。网络心理咨询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相比,用一般的咨询技术和适宜的咨询态度去促进治疗关系的建立也更加困难。但崔丽霞等学者分析了国内外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网络可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确实可以通过网络心理咨询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些争议需要未来有更多实证研究去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