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义的组合来看,课程思政并非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学科或某一教育活动,而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探索。旨在根据学科特点、属性,深入挖掘、提炼其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和思政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强化课程的教育性和引导性,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目的。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质量的助推器。开展“课程思政”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价值蕴意。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办什么样的大学、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特色,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资源,将思政资源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我们要坚持将“立德树人”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局限于理论化的知识传授,忽略了“立德树人”的宗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而“课程思政”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范围,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学科,将理论知识教育向“立德树人”延伸,目的就在于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学生的个人小德和国家大德,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3.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在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价值观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网络舆论的冲击。这就需要把“课堂思政”作为重要抓手,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和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当中,让高校所有人员都肩负起育人的使命、所有过程都要体现出育人的功能、所有课程都要发挥出育人的作用,确保高校“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