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背景
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 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调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给课程树魂,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确保把青年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课题,需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领会,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出发深入研究、力行实践,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顺畅、自然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思政教育达到全员育人的大学阶段学习的基本目标,并深化专业学习的方向性、服务国家民族的意识境界。
(二)课程思政概念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后的新概念,教育学学者做过相应概念的梳理。广义“课程思政”指高校通过其“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思政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如“科研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心理思政”等概念相对应。狭义“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包括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 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探讨即是专业课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是建构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贯彻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殷切要求的重要举措。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国际化、观念全球化为背景的学科特征,艺术史论课程学习古今中外艺术知识同时并进行思政方向性的指引尤为必要,将会以更加客观、专业的审视视角看待艺术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大学生独立艺术人格的培养,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建设状况
课程思政改革与推进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新时代的关键跃迁,旨在落实使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建设以来,文史哲、理工经等各学科方向及门类课程都积极践行,将科学实践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对自然规律进行感性把握和实践体验,充分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面前保持独立思考,进一步完善自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使思政课程内容的植入获得认同, 且具说服力和吸引力,进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与时代特征,巩固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当代大学应培养具有历史担当的年轻一代知识青年,其社会责任、道德情操应是代表着国家、民族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和新时代文化的创造者。既有古代士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风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怀,又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梦”的己任思维格局,以及驽行拼搏的行动力。这些思想及行为观念已经深入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广大群体中。
当代大学生的课程思政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各级别院校、专业科目的不同深入扎实开展,而不是流于口号或者“专(专业教学)”“思(思想教育)”两层皮的简单粘合。课程思政是专业教学中的教育学与方法论的综合研究实践的结果,需要认真研究,同时也是专业教学主导者----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以及综合素养的体现。课程思政在广泛开启后的现阶段,正处深入研究、梳理特色的优化提升时期。其中《中西艺术史》课程思政教学也正在根据目标学生群体,进行扎实有效的探索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