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保存国粹背景下的函授部社的基本情况及其功能定位
 
更新日期:2025-01-09   来源:   浏览次数:1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晚清以降,传统文化呈现式微之势,一些持文化保守态度的士人开始行动起来保存国粹,诸如邓实1905年组织国学保存会,并创办《国粹学报》,刊载旧体诗词

 
 晚清以降,传统文化呈现式微之势,一些持文化保守态度的士人开始行动起来保存国粹,诸如邓实1905年组织国学保存会,并创办《国粹学报》,刊载旧体诗词作品以及评论,弘扬国粹。迨清帝逊位、袁氏当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面对此景更激起了相关士人保存国粹的宏愿,与邓实所为稍有不同,他们将保存国粹之倡导与国粹教育联系起来,通过国粹教育达到保存国粹的目的,其中有一重要形式就是函授。关于函授,著名报人蒋箸超有《论函授》一文,曰:“古无所谓函授也。学士大夫质疑诘难于千里书,则往往有之。科举时代,工八股者矜独特之秘,一若拾青弋紫,非得其指点不可者,后生小子,营营于功名,遂群焉趋之,于是有遥从之目,此函授之所由昉也。顾其授受之间,除破承起讲提中后比外,旁及词章之言者,尚不数覯,至于以学术灌输后进,则绝无之谈耳。自欧风东渐,而函授之校始标举,海上一隅地,不下数十家,其他之郡邑,亦尤而效之。问字之来者,多或数千,少亦数百,于此以徵吾国之好学者夥于年前数十倍,亦未始非前途之福也”;“函授之设,实足以补学校之不足,此一解也。吾国不少好学之士,然或羁于家务,未能负笈远游,或拙于生计,早已入商就业,纵有志求学,而身体无自由之权。设立函授,乃令向隅者同受提撕之益,此又一解也。根是二说,则将来之中国,无一失学之人,又安知非函授之效力也”;“函授之设也,非有功名之左券,其来者又多自好而身体不自由之人,虽曰一纸之传递,吾知学员于此必有终日拳拳而勿失者,然则功效之收,或较速于具体之学校”。在欧风东渐的大背景下,新知旧学各有市场,传授各种知识的函授学校从上海弥漫到各地,蒋箸超对于函授这一形式的乐观正可谓是办函授者普遍所持之态度。在这股举办函授学校的风潮中,以保存国粹为主旨的旧学亦趁势而动,作出了相当的成绩。下面选取艺文函授社、中华编译社函授部、文学研究社作为观测点,通过他们运作的基本情形,来审视他们如何保存国粹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保存国粹背景下的函授部社的基本情况及其功能定位

下一篇: 保存国粹背景下的函授部社的基本情况及其功能定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